众力资讯网

1648年,多尔衮幽禁豪格霸占其妻,豪格临死送他4个字,2年后应验

1648年。此时的多尔衮36岁,他的侄子、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豪格39岁。这年二月,多尔衮下令对刚刚从四川凯旋而归的豪格进

1648年。

此时的多尔衮36岁,他的侄子、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豪格39岁。

这年二月,多尔衮下令对刚刚从四川凯旋而归的豪格进行幽禁。

两个月后,受辱的豪格死去,死因不明。他临终前针对多尔衮说了4个字,2年后应验。

豪格死后,留下成群的妻妾。就在豪格尸骨未寒之际,多尔衮霸占了豪格的正妻,还带着兄弟们瓜分了豪格的小妾们。

那么多尔衮为什么要幽禁豪格,霸占其妻?豪格针对多尔衮留下哪4字遗言?真的2年后应验?

小姐姐讲史给大家逐一来解答。

一、1648年,多尔衮为何幽禁豪格,霸占其妻?

从父系关系上来看:多尔衮是豪格的祖父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是豪格的父亲皇太极的异母弟,豪格的亲叔叔。

从母系关系上来看,多尔衮是阿巴亥的二儿子,豪格的生母是皇太极继妃乌喇纳喇氏,而多尔衮的生母则是豪格生母的堂侄女。

如果生在寻常百姓家,多尔衮和豪格的关系应该是比较融洽的,可无奈生在帝王家,叔侄俩之间的矛盾注定不可调和。

1、杀母之仇恨

1626年八月十一日未时,多尔衮的父亲、豪格的爷爷努尔哈赤兵败宁远,身死。

这位大清王朝的开创者死的非常匆忙,没有来得及确立继承人。

自从努尔哈赤囚死了嫡长子褚英后,就立了褚英的同胞哥哥皇二子代善为太子,代善却“偏听继妻、虐待儿子”惹努尔哈赤发怒,将其废黜太子位,此后再未立过储君。

尽管他有,努尔哈赤一生妻妾众多,一共给他生了16个儿子,他的妻妾有明确记载的有16人:

四个嫡福晋: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继妃富察·衮代、继妃叶赫那拉·孟古哲哲、大妃乌拉那拉·阿巴亥。

五个侧福晋,七个庶福晋。

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则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个老婆,阿巴亥12岁就嫁给了42岁的努尔哈赤,14岁被封为大妃。她漂亮朝气蓬勃,是当时最受宠的一个。

阿巴亥给努尔哈赤一共生了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人掌握了八旗军队中的两旗,势力比较强大。

而在她之前努尔哈赤已有了大妃,她是皇太极的生母叶赫那拉·孟古哲哲,曾经深得努尔哈赤的宠爱,并生下自己唯一的儿子皇太极,努尔哈赤的八子。

可自从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后,孟古哲哲就失宠了,为此忧郁成疾,只过了年把的时间哲哲就含恨而终了。

这对皇太极伤害很大,他认为是阿巴亥害死了自己母亲,决定寻找机会为母亲报仇。另一方面,皇太极为了消除潜在的权力威胁不得不对阿巴亥下死手。

皇太极很聪慧又热爱读书,在努尔哈赤的诸将中只有皇太极识字,他7岁就开始主持家政,并且管理的很好,不管是钱财收支还是日常事务,他都管理的十分到位,努尔哈赤将他看为自己的心肝宝贝。

皇太极的母亲死后,皇太极就跟随父兄打仗,他体格健壮,能吃苦耐劳。他文武双全,能驰骋沙场,又能挥毫泼墨,献计献策,成为政权的核心人物。

他父亲努尔哈赤死了,皇太极想继承汗位。

当时大贝勒代善因曾与多尔衮生母阿巴亥有暧昧关系,被视为欺君蔑父,废了继承权,他已没资格继承。

二贝勒阿敏又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他还曾参与其父舒尔哈齐的叛逃活动,也没有继承权。

三贝勒莽古尔泰的生母继妃富察氏由于“窃藏金帛”获罪而死,而莽古尔泰本人无德无才,性情粗野且无人拥护,也没有继承资格。

只有皇太极实力最强,无论是政治眼光、军事才能和个人威望都遥遥在众人之上,因而他是后金汗比较合适的人选。

就在努尔哈赤去世当天,皇太极则在四大贝勒之首、兄长代善的推举下被拥立嗣汗位。

而对于阿巴亥来说,努尔哈赤的死让她失去了靠山。

皇太极就利用满族的殉葬制度,借机弄死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

殉葬习俗就是“夫死妻殉是定法”,这是一种残忍野蛮丧失人性的行为。清政府称殉葬妇女为“烈女”、“节妇”,并修书、立牌坊。

不过,按满族规定,参与人殉的是没有生育过的妾室,而阿巴亥不但位居后宫大妃之位,而且给努尔哈赤生有3个儿子,因而让阿巴亥殉葬是极其不合情理的。

皇太极是何等的聪明,他作为四贝勒联合其他贝勒,(皇太极在内共四大贝勒)大贝勒努尔哈赤次子代善、努尔哈赤侄子阿敏、努尔哈赤五子莽古尔泰,找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老汗临终遗命!让阿巴亥殉葬。

四大贝勒个个政权在握,掌控着六旗,阿巴亥的三个儿子联合起来也无法与之抗衡,她的三个儿子加起来不过两旗。

而之前阿巴亥被诬告和代善之间有一腿,在努尔哈赤那里曾认定二人之间有关系。

用“老罕王”遗命让阿巴亥死,阿巴亥不殉也得殉。

“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殉。《太祖武皇帝实录》

皇太极是铁定心不给她留一点活路,他带人闯进后宫,刀剑严相逼。

阿巴亥若不立刻顺从就会被乱刀砍死或者勒死,多种难堪的死法等着她。

她被逼得没有选择余地,连拖延的时间都没有。

死前她担心羽翼未丰的三个儿子受牵连,就向皇太极提了一个要求,就是保全她三个儿子的性命。

皇太极等人答应后,阿巴亥选择自尽,终年仅37岁。

而她的三个儿子,大儿子阿济格21岁、二儿子多尔衮14岁、小儿子多铎只有12岁。

多尔衮三兄弟得知母亲被逼殉葬,心中的怒火和仇恨可想而知,但有苦有恨也只能埋在心底,他们隐忍不发。

那时的多尔衮强忍怒火咬破嘴唇咽下嘶吼。

皇太极登上大汗之位后,追谥自己母亲孟古为皇后,而对殉葬的阿巴亥,他却连牌位都没有给她,也不允许后人祭祀她。

这成了多尔衮心里的一根刺,每每想起母亲他就心如刀绞,这屈辱像钝刀般日日凌迟着多尔衮的尊严,更加疯长了他夺权的野心。

皇太极没有食言,他对阿巴亥留下的三个儿子比较照顾,还重用多尔衮三兄弟,尤其对多尔衮。对三兄弟他采取的策略是“以拉为主、以打为辅”。

多尔衮智勇双全,在以后的每次战役中,几乎都有他的身影,他跟随皇太极讨伐蒙古察哈尔部中的多罗特部,大获全胜,被皇太极赐 “墨尔根戴青”(意为聪明的统帅)的美号;

他与莽古尔泰带兵攻下汉儿庄,在蓟州歼灭明朝山海关的援兵;

在攻打北京的大军班师回朝时,多尔衮当急先锋,大破明军;

攻打大凌河时多尔衮一马当前,并击败锦州明军,紧接着从征察哈尔;

多尔衮等率精兵万人,前往黄河河套地区,招抚察哈尔部众。并获取林丹汗曾得到的元朝传国玉玺,上有“制诰之宝”四字,多尔衮将玉玺献给皇太极。皇太极在群臣的奏请下上尊号称帝。

皇太极很喜爱多尔衮,他曾对多尔衮说:“朕之加爱于尔,过于诸子弟,良马、鲜衣、美馔赉予独厚。”

1636年,24岁的多尔衮被封为睿亲王,位列六王之第三位。

多尔衮画像

从此多尔衮更加得到重用。

1638年,皇太极封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南征明朝。他往返扫荡数千里,攻陷城池36座,招降6座,克敌17阵,俘获人畜26万。

随着战功累积,多尔衮逐渐在朝堂织就自己的势力网。皇太极在更定官制时,还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给多尔衮统摄。

从此文臣武将的袭承升降、甚至管理各部的王公贵胄也要经多尔衮之手任命。

多尔衮比任何人都懂得如何用金银撬开城门,用承诺腐蚀忠诚,用恐惧维系权威。

崇德八年(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清宁宫,他生前未立嗣子。此时的多尔衮已是皇族中出类拔萃的将领,几乎没人可以和其能力相比。

2、夺权之仇恨

皇太极死的突然,由于没确立皇位继承人,就只能是按照太祖努尔哈赤留下的“八王议政”的方式选出新的皇位继承人。

有资格参选的有两类人,一是皇太极的儿子,另外是皇太极的兄弟。

皇太极长子豪格有才,军功多,天聪六年已是和硕贝勒,皇太极称帝时就晋封他为肃亲王,掌户部事,和他的几位叔辈平起平坐。

豪格和他父亲皇太极加起来有三个旗,分别是正黄、镶黄、正蓝,合三旗合计117个牛录,是八旗第一大势力。

两黄旗大臣加上正蓝旗自然都希望豪格即位。

皇太极的兄弟中,比较有权威的代善已老,早已不问政事,他的两红旗势力也已经遭到削弱,他最有才能的两个儿子岳讬和萨哈廉也都已去世。

而皇太极的兄弟多尔衮在皇族中的权势及能力几乎无人能及。

经过一系列对比筛选,最有实力即位的两个人分别是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

二人都战功赫赫,谁也不肯让谁。

豪格在历史上被描述为“容貌不凡,有弓马才”,“英毅,多智略”,拥立豪格的人更多。

豪格画像

图尔格、索尼、图赖、巩阿岱、锡翰、鳌拜、谭泰、塔瞻等朝廷重臣,一个个跑到豪格府上,表示坚决拥立豪格称帝。就连德高望重的、掌握镶蓝旗的、努尔哈赤的侄子郑亲王济尔哈朗,也愿意让豪格继位,他说:“我意亦如此。”。

礼亲王代善也表示豪格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

而真正支持多尔衮的则是他的两个同胞兄弟阿济格、多铎,还有后来者代善的孙子阿达礼。可多尔衮的俩兄弟生性鲁莽,情商智商都不在线。

阿济格性格粗暴,战场上打仗还行,论政治完全不行。

而多铎做事说话经常不经大脑,据《清太宗实录》记载,他经常和皇太极对着干,比如皇太极赏识谁,多铎就攻击谁,皇太极讨厌谁,多铎就与谁结交、亲近。在商议军国大事时,多铎经常弄得皇太极下不了台。

在一次的新年大欢聚时,大臣们都极力表现,给皇太极进献很多的奇珍异宝做贺礼,多铎却给皇太极献了一匹跛马,让皇太极很难堪,场面尴尬的很。

还有后来多铎竟和豪格一起强掠清朝开国元勋范文程的老婆。

“豫郡王多铎谋夺大学士范文程妻,事发,下诸王、贝勒、大臣鞠讯,得状。多铎罚银一千两,并夺十五牛录。”《清世祖实录》

在豪格和多尔衮夺位正激烈时,支持多尔衮的多铎看多尔衮基于形势没说话,竟说:你要是不当我来当。(“太祖遗诏亦有我名。”)。而阿济格则表示干我鸟事,我撤!

这种种都证明多铎和阿济格都是没有政治头脑的人。

从当时的局势无论怎么看,豪格都是完胜多尔衮的,他的势力随时都要剁了多尔衮的脑袋。

多尔衮筹谋努力多年,怎甘心毁于豪格之手?新仇旧恨堆积在一起,促使他想到一个完全之策。

他明白,自己强行继位绝对不是最佳选择,武力解决也没有绝对把握。又想到豪格儿女众多,而自己连一个儿子也没有,他在听到豪格辞让时说自己:“福小德薄,非所堪当”时,多尔衮赶紧说豪格这是“无继统之意”。

紧接着多尔衮议定让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即帝位。

让豪格的支持者济尔哈朗任第一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任第二摄政王,多尔衮负责国政,济尔哈朗负责军事。众人认可,福临渔翁得利轻松上位。

3、多尔衮复仇,幽禁豪格,霸占其妻

第二摄政王多尔衮出手的第一步就是排挤第一摄政王济尔哈朗。他用了3年多的时间罢免了济尔哈朗的辅政权,不再称其为辅政王。

多尔衮让自己胞弟多铎为辅政王,而曾经支持豪格的一些人也被不同程度打压。

1644年四月,豪格语言中伤睿亲王多尔衮,被固山额真何洛会告发,议罪被削爵。豪格被告辱骂中伤说多尔衮:“多尔衮是个无福的人,能活到什么时候还不知道,我们这些人难道不能直接杀了他?”《清实录》:“非有福之人,乃有疾之人,其寿几何而能终其事乎?”“我岂不能手裂若辈之颈而杀之乎。”

豪格哪怕再对多尔衮气不过,毕竟多尔衮是自己亲叔叔,说这样的话被视为是目无尊长,自然落下罪证,很可能是多尔衮找人诬告,豪格罪证坐实。

《清史稿·卷二百十九·列传六》:顺治元年四月,以语侵睿亲王多尔衮,为固山额真何洛会所讦,坐削爵。

豪格为了反击去拉拢多尔衮的弟弟多铎,和多铎交往密切。

多尔衮重力打击豪格党羽,固山额真俄莫克图、议政王大臣杨善、伊成格、罗硕,一一被处死。福临为救下大哥豪格,曾以绝食相威胁,才暂时保住豪格的小命,不过豪格被废为了庶人。

多尔衮又找人举报济尔哈朗违规修建府邸、威胁官员;在衍禧王、饶余王、贝子和托去世时,不与福晋去吊唁,漠视亲情;宠爱有罪的臣子……

最终济尔哈朗被夺了郑亲王的爵位,降为郡王,并罚款五千两白银。经此一事,济尔哈朗不敢再帮豪格。被复亲王爵后,他开始率师南下湖广,远离朝政。

1644年十月,清廷定都北京,内忧外患百废待兴,就恢复豪格原封和硕肃亲王。令他率军进入山东,平定山东济宁满家洞的土寇。

顺治三年(1646年)李自成的势力基本被灭,多尔衮让豪格到四川去啃张献忠这块硬骨头。豪格打赢解决朝廷难题,打输命丧战场。

而多尔衮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朝廷揽权。

豪格拼死杀敌,亲自射死了张献忠,攻破了张献忠的一百三十多所营寨,斩首数万级。接着又平定了遵义、夔州、茂州、荣昌、隆昌、富顺、内江、宝阳诸郡县,仅一年多的时间,整个四川的局势在豪格的拼杀中基本安定下来。

而此时的多尔衮已权倾朝野。

豪格立下了赫赫军功,班师回朝时,清廷本该对他论功行赏的。可还没等豪格见到福临嘉奖的诏书,就被多尔衮投入大牢。

多尔衮给其定罪名,说他隐匿正蓝旗参领希尔艮冒功一事、启用罪臣扬善之弟吉赛为护军统领。多尔衮将豪格幽禁,

《清史稿·卷二百十九·列传六》:“五年二月,师还,上御太和殿宴劳。睿亲王多尔衮与豪格有夙隙,坐豪格徇隐部将冒功及擢用罪人扬善弟吉赛,系豪格於狱。三月,薨。”

豪格难掩心中的愤恨憋屈,在狱中大喊:“将我释放则已,如不释放,勿谓我系恋诸子也,我将诸子必以石掷杀之。”

两个月后豪格暴毙于狱中。

对他的死各种说法都有,出现“自杀”或被多尔衮“谋杀”等不同版本,有人说是豪格是被毒杀;有人说他是绝食而死;有人说他是憋屈死的,还有人说,豪格是被受过专门训练、具有高度技巧的大明锦衣卫留用人员奉命杀死的。死后,检查不出任何致死的原因。……

而《清史稿》仅用“卒狱”二字潦草公示。

豪格死后,他的老婆们,被多尔衮等人尽数瓜分。

豪格的正妻博尔济吉特氏,多尔衮原配的妹妹,被多尔衮占有,成了多尔衮的五福晋;豪格另外的两个侧福晋分别被济尔哈朗和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分走了。

豪格的正蓝旗也被多尔衮强行霸占。

二、豪格临死送多尔衮4个字,2年后应验

狱中的豪格回想起自己轰轰烈烈的一生,没想到会栽倒多尔衮的手里,实在是愤懑,他临死前针对多尔衮说了四个字:“多病无福!”

多尔衮先天不足,因体质过热疾病缠身,所以才被豪格说多病无福,关于多尔衮的身体状况,多尔衮身边的人都知道,已不是什么秘密。

本来多尔衮的身体就不好,当上皇父摄政王后他日夜操劳,身体大不如从前。据《清世祖实录》记载,多尔衮“机务日繁,疲于裁应,头昏目胀,体中时复不快”。

豪格去世两年后。

1650年8月,重权在握的多尔衮为冤死的母亲昭雪,他追封生母阿巴亥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并将牌位放置在太庙之中。

1650年12月,在外狩猎的多尔衮突然从马背上跌落下来,不治身亡,死因成谜。此时的多尔衮离皇位仅一步之遥。

1651年,亲政后的顺治清算了多尔衮,废了阿巴亥的皇后封号,将其牌位扔出了太庙,并为豪格平冤昭雪,重新册封他为和硕肃亲王,并追谥为肃武亲王。

而济尔哈朗在多尔衮死后,辅佐顺治帝肃清多尔衮一党,被顺治帝加封为“叔和硕郑亲王”,继续在朝中发挥影响力。

总结:

豪格作为皇太极的长子,有军功有实力,本是继承皇位的不二人选,却在胜券在握时,一败涂地,最终身陷囹圄,冤死狱中。

在皇太极崩猝时,豪格政治资本雄厚,本来完胜的豪格却蹦出“福少德薄”的推辞话,亲手瓦解了自己的统治合法性基础,让多尔衮抓住时机,致使豪格一败涂地。豪格因优柔寡断错失良机。

当多尔衮系统性第铲除其党羽时,豪格并没有什么作为,最终豪格被除掉了,在其尸骨未寒之际老婆被瓜分,豪格死后也被羞辱,他成了大清第一个被冤死的王爷。

豪格的性格缺陷是造就其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另外,豪格缺乏战略眼光,政治敏感度又低下,还不懂得与齐尔哈朗等建立牢固同盟,愚蠢的退让,被对手甚至自己的拥护者视为软弱可欺,最终沦为政治孤岛。

就豪格这样的人就算侥幸当上皇帝,也难以应对政治上的各种局面。

当豪格被构陷下狱时,曾经的支持者竟无人为其发声,豪格这种众叛亲离的结局,早在他关键时刻退缩时,就注定了。而多尔衮斗到最后结局也没好到哪去,正应验了豪格所说的他是“无福”之人。

评论列表

女施主留步
女施主留步 1
2025-08-09 18:53
这么好色就一闺女[抠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