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心理学:无论和谁相处,都要学会“间歇性冷漠”

人和人的相处,有时候真的很奇怪。比如,你对一个人很好,对方提出的需求你都满足,对方的情绪你无条件接纳,你觉得你们是关系最

人和人的相处,有时候真的很奇怪。

比如,你对一个人很好,对方提出的需求你都满足,对方的情绪你无条件接纳,你觉得你们是关系最亲密的人,对方也会这样对你。

但时间长了你发现,你越在乎对方,对方越不把你当回事。

同样的,如果你在公司经常被安排额外的工作,时间久了,杂货累活都安排给你了,并且所有人都习以为常,跟就是你的工作一样。

你想改变这种情况,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做,只好一边干一边满腹怨言。

其实,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学会“间歇性冷漠”。

因为,当你“我不要了”“我不在乎”后,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什么是间歇性冷漠?

从心理学角度看,间歇性冷漠不是真正的冷漠无情,而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是我们在情感透支时的一种自我保护。

就像手机电量不足时需要充电一样,我们的情感资源也是有限的,需要定期补充。

长期处于高情感输出状态会导致“共情疲劳”。这意味着,当我们持续过度付出情感时,最终会变得情感枯竭。

说白了,一直运动你的身体会累,一直输出感情你的心会累。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也会定期休假和接受督导。

2、为什么我们需要间歇性冷漠?

① 防止情感透支

想象一下,你的情感就像一个水杯,每次倾听他人、关心他人,都是在从杯中倒水。如果不及时补充,最终会一滴不剩。

李松蔚曾指出:“适度的冷漠不是关系的杀手,过度消耗才是。”

当我们情感透支时,反而会对自己在乎的人说出最伤人的话。

② 保持健康的边界感

心理边界就像国家的领土边界,没有明确的边界,就无法区分哪里是自己的责任,哪里是别人的责任。间歇性冷漠帮助我们重建这种边界。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中的主角在遭遇人生打击后,学会了对某些人和事说“不”,这种边界感反而让她的人际关系更加健康。

③ 提高共情质量

有趣的是,适当的“情感休息”能让我们在真正需要关心他人时,提供更高质量的共情。

就像运动员需要休息日来提升整体表现一样,我们的情感也需要间歇性冷漠来保持敏感度。

3、如何健康地实践间歇性冷漠?

① 学会识别自己的情感疲劳信号

当你发现自己对平常关心的事不再在意,或者对亲近的人莫名烦躁时,这可能是情感疲劳的信号。

② 给自己独处的时间而不必愧疚

独处是人类创造力和自我修复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对于内向的人来说,独处就是获得能量的重要方式。

每天抽出哪怕15分钟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不被打扰,不做任何情感付出。

③ 学会有技巧地“拒绝”

不是每个请求都需要你回应,不是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你的责任。

可以温和但坚定地说:“我现在有点忙,晚点再聊可以吗?”或者“我很想帮你,但我现在自己的状态也不太好。”

④ 寻找情感补充的方式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感充电方式,可能是独自散步、听音乐、阅读,或者沉浸在自己的爱好中。

找到适合你的方式,并定期实践。

我们的文化常常将“冷漠”污名化,但适度的间歇性冷漠实际上是健康关系的必需品。

就像《小王子》中狐狸对小王子说的:“你要永远为你驯养的东西负责。”但别忘了,你也是需要被自己“驯养”和负责的对象。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