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让人哭笑不得的视频在国际社交媒体上疯传:在乌克兰东部战场上,俄罗斯军队居然重新启用了——骑兵部队。
没错,就是那种挥舞着马刀、骑着战马冲锋陷阵的“沙俄风格”骑兵。
据《防务博客》10月4日报道,乌克兰军方证实,俄军已在某前线部署骑兵小队,试图突袭乌军阵地。这是自1955年苏联彻底解散骑兵部队以来,俄罗斯首次在实战中重新启用骑兵。乌军随后发布的视频显示,这支骑兵小队高举军刀、策马疾驰,却在空中无人机的注视下被精准锁定——几枚炸弹落下,尘土飞扬,战马惊叫,画面让人唏嘘。
时间拨回2022年,普京宣布发动“特别军事行动”时,俄方的目标是48小时攻下基辅;三年过去,俄军却从“闪电战”打成了“蜗牛战”,如今甚至“骑上了马”。
这不仅是战术上的倒退,更像是一种绝望的象征。
防务分析人士调侃说:
“俄军重新启用骑兵,体现了即兴发挥与战术绝望的结合。”其实这话一点不夸张。在无人机、精确制导、卫星侦察早已普及的21世纪,骑兵突袭几乎等于自杀。你不论速度多快,空中无人机在高空实时盯着,哪怕马卧倒、人趴下,都无济于事——天上看得一清二楚。
有乌军士兵在袭击后表示:“那些马让人心疼,但它们也是战斗的一部分。我们只能尽力减少马的伤亡。”
连乌军士兵都为这些无辜的战马感到遗憾,可见这场“骑兵重现”的战争多么荒唐。
1955年,苏联正式撤销骑兵部队。那一年,卫星时代即将来临,导弹和坦克已经成为主角。而70年后,俄罗斯却在无人机、AI制导炸弹的天空下,再次派出骑兵。
为什么?
一种解释是——俄军想穿越复杂地形、避免被雷达发现。
但事实证明,这一切在无人机的热成像侦察下毫无意义。再复杂的地形,在空中的无人机视野里不过是一幅“平面图”。
更现实的解释则更讽刺:
燃油短缺。
随着乌克兰不断远程打击俄罗斯的能源设施,俄军的后勤线屡屡吃紧。网络上有评论调侃说:“可能是汽油没了,才让他们重新骑上马。”
这听起来像段子,但在今天的俄乌战场上,似乎比段子还真实。
三、战争的退化:从科技到土法有人说,俄军的这一步,是战争的“退化现场”。
在乌克兰这边,我们看到的是无人机蜂群、远程制导、AI目标识别系统;而在俄罗斯那边,出现的却是用网子包裹坦克、**钢筋焊成“防空笼”**的简陋防御,以及如今的“骑兵突击”。
过去苏联红军的骑兵,曾在二战的东线战场上有过辉煌战绩。那是工业化与冷兵器的过渡时代。
但现在的俄军骑兵,却更像是被现实逼到绝境的象征——油不够、装备不行、思维停滞。
就像评论员调侃的那样:
“俄罗斯的将军们的战术,可能来自他们小时候看的苏联老电影。”在那些黑白胶片里,格萨克骑兵在草原上挥舞马刀,英勇冲锋。而当这些幻想变成现实,就成了今日这场令人哭笑不得的荒唐剧。
俄罗斯骑兵的回归,不仅仅是战术荒谬,更反映出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决策体系的僵化。
在独裁体制下,没人敢反对上级的决定。
哪怕再离谱,只要“元首”或者“元帅”一拍脑袋,底下就得执行。
有人讽刺说,这就像绍伊古这样的“土木工程师”被任命为国防部长,他的战争观念可能就来自于苏联电影,而不是现实战场。
于是,前线的将军们也学会了拍马屁:
“骑兵?好主意!我们马上组建。”
于是,这一幕幕滑稽又悲伤的战争场景,就这样在2025年的乌克兰大地上重演。
五、从骑兵到牛车:一场讽刺的倒退有网友继续“脑洞”道:
如果俄军的能源危机继续恶化,接下来会不会启用牛车、马车运输弹药?
甚至像中国当年的淮海战役一样,让民工推着三轮车支援前线?
这听上去像笑话,但谁敢说它不会发生?
毕竟在一个体制僵化、资源枯竭的国家里,倒退往往比进步更容易。
战争从来是最残酷的镜子。它照出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也照出一个政权的思维深度。
当乌克兰用AI无人机自动识别目标、远程打击能源节点的时候,俄罗斯却派出骑兵在泥地里突击。
这不仅仅是战术上的失败,更是文明层面的落后。
普京曾试图重建“大国荣光”,但现在,他的军队却在用上世纪的方式打一场21世纪的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让世界看到俄军的衰败,也让我们看到独裁与封闭的最终结局:一个被历史抛下的帝国,仍在梦游。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