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火炮
1951年,天德山阵地上,志愿军炮兵营几乎全员牺牲。美军正庆祝胜利时,突然一发炮
1951年,天德山阵地上,志愿军炮兵营几乎全员牺牲。美军正庆祝胜利时,突然一发炮弹精准落入敌阵!原来,美军为突破防线,集中火力摧毁了炮兵阵地。他们以为所有志愿军都已阵亡,便大摇大摆向前推进。谁知炮声再次响起!美军指挥官大惊:“难道志愿军援军到了?”他们立即派出侦察机低空侦查。飞机盘旋数圈,只看到阵地上浓烟滚滚,不见人影。其实,阵地上只剩炮兵谭朝志一人。他的两名战友早已重伤昏迷。看到美军逼近,谭朝志咬牙冲向炮位。他一个人完成装弹、瞄准、击发!正常情况下,操作重型火炮需要三人配合。但谭朝志爆发全部潜能,独自扛起炮弹。美机侦察时,他立即躲进弹坑,用浓烟作掩护。飞机刚走,他又继续开炮。77发炮弹!谭朝志打光了阵地上所有存货。炮弹像长了眼睛般飞向美军,炸得敌人抱头鼠窜。美军指挥官误判遭遇整整一个炮兵营,急忙下令后撤。他们怎么也想不到,阻挡千军万马的竟只有一个中国士兵!当志愿军援军赶到时,只见谭朝志双手血肉模糊,军装已被炮管烫焦。他颤抖着报告:“阵地…还在我们手里…”此战,谭朝志独自坚守两小时,为后方赢得宝贵布防时间。战后,他被授予“特等功臣”称号。一位军事史专家评价:这不是简单的军事奇迹,更展现了志愿军战士超越极限的战斗意志。单兵作战能力在特定条件下竟能改变战场态势!如今,天德山上的炮声早已远去。但谭朝志独自操作重炮的身影,永远铭刻在军事史的传奇中。【消息源自:《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炮兵英雄谭朝志》2021-11-11共青团中央】
9.3阅兵场上不见传统身管火炮身影,火力不足恐惧症真的消失了?
2015年9月3日的天安门广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一个显著变化引起国内外军事观察家的注意:传统的大口径身管火炮方队没有出现。这是中国陆军火力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信号—解放军陆军正在从...
155毫米火炮打出70公里,这还是炮吗?
信息网联以后,火炮不再单刷。前线无人机、后方指挥车、隔壁火箭炮,全在一个群里,坐标、风速、敌情同步更新,炮长刷手机一样刷目标,谁位置好谁开火,打完还能抢红包。人少到极限,炮班缩成俩人,空调驾驶室里一坐,按钮代替...
俄罗斯军备终于出了问题,开始进口朝鲜火炮
最近,有俄罗斯人拍到,铁路火车上正在运输一种非常罕见的火炮战车,从照片上看,这个火炮应该是来自朝鲜的M-1978 Koksan。M-1978 Koksan的炮管直径为170毫米,其发射频率较低,据说每五分钟只能发射1到2枚炮弹。普通炮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