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环保督察又来了,这次"体检报告"有点意思

《环保督察又来了,这次"体检报告"有点意思》——当5个省区和3大央企同时"被点名",我们从中能读出什么信号?想象一下,如

《环保督察又来了,这次"体检报告"有点意思》

——当5个省区和3大央企同时"被点名",我们从中能读出什么信号?

想象一下,如果环保督察是一位严厉的"体检医生",那么刚刚公布的第三轮第四批督察反馈,就像是给5个省区和3家央企开出的"健康报告单"。

既有表扬,也有"处方"

这份报告并不是一味的批评。督察组首先肯定了山西、内蒙古、山东、陕西、宁夏以及华能、大唐、国电投等被督察对象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积极成效。毕竟,在2025年这个"十四五"收官关键年,各地都在为美丽中国建设拼尽全力。

但好医生从不放过任何"病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黄河流域保护不到位、野生鸟类违法捕猎频发、央企示范作用发挥不够……这些问题如同"慢性病",看似不起眼,却可能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

央企为何也被"约谈"?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三家能源央企同时"上榜"。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大潮下,央企本应是绿色转型的"领头羊",但督察发现有些企业在监测数据上"做手脚",落后设备淘汰滞后。这就像是体育队的队长跑步时偷懒——影响的不只是个人成绩,更是整个团队的士气。

45天整改期的深层含义

督察组给出45个工作日的整改期限,这个时间设置颇有讲究。既不会让问题拖延成"老大难",又给了充分的规划和实施时间。这正体现了中国环保督察"严而有度、快而有序"的智慧。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已经走过了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期。每一次督察反馈,都是向美丽中国目标迈进的坚实脚步。

(唐加文,笔名金观平;本文成稿后,经AI审阅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