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换储与移储,是胡亥与杨广的区别吗?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极为相似的王朝,秦朝与隋朝。这两个朝代,都结束了多少年多少代的乱世,统一纷争结束战乱,却又在短短时间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极为相似的王朝,秦朝与隋朝。这两个朝代,都结束了多少年多少代的乱世,统一纷争结束战乱,却又在短短时间内灭亡。它们王朝的丢失,与“二世”相关。而两个“二世”,也有共同点。起码,他们俩毫无争议地成为中国帝王将相里最最有名的反面教材。

秦朝,能从西北边陲那水草风茂的养马好地儿,杀进中原,并能将在战国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与兼并中获得胜利的其他六个国家,用不长时间,一一拿下。这些不是运气。多少代秦国国君的努力,多少政治家的运筹帷幄,才能在历史走到嬴政这里时,有了质的改变。

秦朝人的基因里,有天然的霸气。通过兵马俑或可证明。那些沉睡两千多年的陶俑,一朝露面,便个性纷呈。历史的星空闪烁几颗星,一定有属于秦朝的星宿高挂。秦始皇以摧枯拉朽的气势,一年一个收获,一步一个脚印。

他以不算长的统治时间,完成了历史上很多怀有雄才大略的帝王难以企及的成就。车同轨书同文的政治策略,是中华民族文化至今生生不息的源泉,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文化的认同,是割不断的泉源。

胡亥的出生,在秦始皇尚没有称霸天下的时候。精明的嬴政,给这个儿子起名为亥,一个被切去脑袋花爪子的小猪。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则用了“亥而生子,复从一起”的“始一终亥”循环观。

秦始皇的这个儿子,是用了小猪的本意,还是后人解释的生生不息?嬴政应该取了第二义。胡亥的表现像是第一种。他整日价与太监赵高游戏,或者甘心接受赵高别有心思的培养。长子扶苏,应该是秦始皇众多儿子中比较能干的一个,被秦始皇派去蒙恬的军队,是监军也是修筑长城大业的参与者。

今天的我们很难想象,假如秦始皇没有在巡游途中病逝,秦朝的历史,会是怎样的走向?中华民族的历史走向,又将是什么样子?

《史记》记载,太监赵高与丞相李斯,共同矫招传旨,在前方的扶苏被命自裁。胡亥由此成了秦二世,接任了秦始皇留下的江山社稷。他想过好好管理这片他父亲费尽心血留下的江山吗?好像没有。因为赵高教给他的最多技术,是玩乐。

德不配位必有祸殃。胡亥成了皇上。这位子他坐得安逸吗?当一己之念的李斯被腰斩后,赵高又玩了出指鹿为马的好戏。无可选择的胡亥,真的将鹿为马。秦始皇的“万世”理想,没有传到“三世”就被迫终结。秦“二世”,像名字一样,是一头没脑袋没蹄子的小猪。

隋文帝杨坚创建隋朝,同样在乱世。他有幸娶了独孤信的小女儿。独孤家庭,似乎专门生产皇后。恩爱稳定的家庭生活,笃信佛教的妻子影响,让杨坚的统一,比秦始皇少了一点杀戮。

杨广的早年不同于胡亥。他生长于古中国极少的一夫一妻帝王家。他有同父同母兄弟五个。长兄杨勇早已位居东宫。

杨广受过正规的教育,拥有雄才大略和平定南陈的大功劳,十几岁就镇守广陵,拥有广陵大都督的职衔。他有雄心也有野心。太子杨勇以为接班人之位牢不可破,便沉浸在犬马声色中,屡屡让母亲生气。

为了谋取太子之位,杨广处心积虑地隐藏起真面目。他能让妻子与他同进同出,秀恩爱秀才华去给父母请安。他们的母亲独孤伽罗生性嫉妒,隋文帝杨坚又非常惧内。长子杨勇的荒唐,次子杨广的循规蹈矩,做母亲的心中天平倾斜到杨广身上。

移储是动摇国本的改变。可长子杨勇的无德行为敌不过杨广的善解人意。深得母亲喜爱的杨广终于如愿取代杨勇,成了大隋帝国的合法继承人。即位后的杨广没有被夺位的担心,也不担心有什么把柄被人抓住。他开始施展心中的宏图大业了。

他废除九品中正制,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他三次亲征高句丽。他修筑大运河等,每一件事都是可圈可点的历史大事件。短时间内发动了如此多的大事,过度消耗民力引发的巨大矛盾,最终导致隋朝二世而亡的悲剧性结局。

相比胡亥,杨广的能力强了不止百倍。秦始皇后期流传一句谶语: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认为可能导致秦国灭亡的祸首是被称为“胡”的少数民族,发动了对胡人的战争。修筑长城,也是为了阻止胡人南下的铁蹄。他忘了“胡亥”。

杨坚以及厉害的皇后独孤伽罗也绝对想不到,这个在他们面前艰苦朴素,孝顺恭谦的二儿子杨广,其人生最后的颓废与昏庸,得到“炀”这个很少被用到的恶谥。

秦朝与隋朝有太多相像点:建立了大一统,都是短命王朝,都是二代而亡。还有,或许都改变了最初的继承人。历史总是重复再重复,但每一个重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为后人读史,增加了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