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通坦被停职,关于她“栽跟头”的原因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被红森出卖;也有观点认为因为她亲华,被美国通过泰国军方和红森联手整下台;诗一一直秉持的观点是“杯酒释兵权”引起的“八王之乱”,然而为何“最高决心”没有体现?
此前,废妃余瓦达公然带着情夫前空军大元帅阿南德回泰国帮助二王子夺嫡,这一行为被视作在国王伤口撒盐。国王气到给爱狗福福取名为“空军大元帅”,上将军衔!
6月25日,正在寺庙潜修、效仿拉玛五世做完美男人的二王子以及无辜的三王子被遣送出境,大王子和四王子回国直接被拒。
那么是否可以推测,四位王子目前都是美国公民,泰国武装力量长期受美国扶持。6月27日红森域外直播,6月28日泰国保守派在街头活动频繁,6月29日三王子被强制遣送,由此推断可能出现了“杯酒释兵权”遭遇“八王之乱”的情况,不仅要“清君侧”,更要“夺嫡”。不过,这些都只是坊间戏言,属于逻辑自洽的猜测。
韩非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人臣之所以道成奸,世主所以壅劫,失其所有也,不可不察焉。”
7月1日,泰国“宪法法院”决定受理“通话门案”,佩通坦即刻停职。这个法院由9位非民选老法官组成,拥有罢免总理、解散政党、推翻政府的权力。
而同一天,佩通坦政府新内阁名单得到国王签字。这一前后反常,或许是国王能做的“最高决心”。
据《泰叻报》报道,2008 - 2025年短短17年内,已有6位泰国总理遭到宪法法院暂停或解除职务。除巴育上将幸免外,其他5位总理沙马(他信密友)、颂猜(他信妹夫)、英拉(他信幺妹)、赛塔(他信大徒弟)、佩通坦(他信幺女)均是他信系总理。从9 : 0的投票结果来看,参照泰国以往历史经验,佩通坦凶多吉少。
这也表明,这把“尚方宝剑”似乎并非掌握在大家想象中有实权的国王手中,进而引出了泰国社会权力等级结构的问题,即君王和幕府(武装力量等势力)谁权力更大的疑问。
这要从1782年说起,拉玛一世(原名通銮,华名郑华)是华人大帝郑信的发小,深受倚重,被晋封为昭披耶却克里,执掌军政大权。1782年暹罗内乱,郑信被废黜,拉玛一世从柬埔寨前线回京自立为王,并棒杀郑信。
他借鉴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做法,恢复和健全封建等级制度,给王子、王族及其他贵族和官员封爵,按身份和职位高低授予昭披耶、披耶等爵位,同时实行封爵授田的萨卡迪纳制。王室成员不仅获最高爵位,行政上也封授最高官阶,国王借此将国家军政大权掌握在手中。
然而,随着西方殖民者到来,王室被迫调整。
拉玛五世1873年加冕后推行欧洲观念的现代化改革,1887年组建陆军部,次年建立常备军。建立军队的目的,一是应对西方殖民者侵略,二是强化中央集权。
但拉玛五世未考虑到武装力量有了自身意志后的情况,他的制度设计缺少关键环节。一些熟悉军政事务的军官成长起来,因王室贵族和高级官吏阻碍晋升,他们希望通过改革君主专制政体分享权力,于是在1932年发动武装变局。
此后,拉玛一世时期两套平行系统中王室贵胄与贵族官僚身份地位逆转,保皇派多次复辟均不敌武装力量,泰国进入武装力量掌权时代,社会等级结构变为地方节度使模式,地方豪族与军队将领成为实权派。
这种模式一直延续,直到普密蓬大帝出现。他凭借隐忍和长寿熬走一批批军官,炳·廷素拉暖极力推崇拉玛九世国王,将其抬升至至高无上的地位,且炳上将本人未结婚,这对王室是巨大福利,他还借助国王威信平定两次叛乱。但普密蓬大帝未对现行大军区制进行改革,不像赵匡胤那样分离发兵权和调兵权,仅通过建立私人效忠等非正式模式,也未削弱地方豪族势力。
或许是因为来不及限制武装力量,他信这一具有超高民望的前总理出现了。
1998年7月他信组建泰爱泰党,2001年首次大选获胜,2005年以绝对优势再次赢得大选,获得67%的选票和500个席位中的377席。这既为他信带来个人声望,也引发麻烦。
2001年12月生日演说中,国王当着内阁成员面表示国家面临灾难。不久后枢密院主席炳将军演讲,建议人们不要称颂不值得尊敬的富人。2006年泰国武装力量变局,但后续行动未能抑制支持他信的力量。2007年泰爱泰党改头换面以人民力量党重生,又赢得大选。这表明武装力量未能破坏他信对议会及总理府的主导,反他信力量开始转向街头和法院。
司法原本在泰国政治中作用微小,直到国王敦促法官处理2006年大选遗留混乱,法院政治作用突然增大。
几个月内,许多官员离职,众议院议长因选举舞弊、外交部长因违反宪法、卫生部长因资产负债表不准确,他信妻子因逃税被定罪,他信本人也因滥用权力将国有地产交易给妻子被判处两年监禁,且在判决下达前逃往海外。
虽武力赶跑了,但他信换马甲,沙马、颂猜、英拉突破防线,不过还是纷纷倒在法院判决下。
由此可见,法院也有了自己的意志。
就像“跨越卢比孔河”的故事,罗马皇帝屋大维为解决将领带兵越河被视为背叛的问题,建立罗马禁卫军,起初是为了提高自身政治安全与优势,强化对罗马城和元老院的控制。
但禁卫军建立后有了自主性,在罗马帝国中后期,其政治立场成为宫廷政变的关键决定因素,虽很少长期忠于特定政治家,却加剧了高层政治与宫廷政治的不稳定性。
缅甸就光一个武将有了自己意志就乱成一锅粥,泰国则是“文武共治”都有了自我意志。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泰国17年里有6位总理被停职解职,而拥有绝对武力的巴育上将能成功度过停职危机。由此不难推断,佩通坦是栽在了谁手中。
其实,诗一挺佩服泰国文官集团的,遭遇双重文武压制,依旧带领泰国在跌跌撞撞中不断前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