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李庄古镇救人事件:善意不该被恶意裹挟,守护正义需多方发力​

2025 年 10 月 5 日,四川宜宾李庄古镇的平静被一场意外打破 —— 一名女游客不慎落水,危急时刻,一位白衣小伙毫

2025 年 10 月 5 日,四川宜宾李庄古镇的平静被一场意外打破 —— 一名女游客不慎落水,危急时刻,一位白衣小伙毫不犹豫下水施救,本是一桩彰显人间善意的好事,却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令人心寒的 “审判”。

当救人视频上传至网络,一句 “手往哪儿放呢” 的弹幕,如同导火索般点燃了部分网友的恶意。键盘侠们无视当时紧张的救人场景,仅凭主观臆断,便给白衣小伙贴上 “猥亵”“作秀”“占便宜” 的标签,恶意言论如潮水般涌来,将本应充满正能量的救命现场,扭曲成了一场荒诞的网络批斗会。他们躲在屏幕背后,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肆意攻击救人者,仿佛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却殊不知这种行为早已背离了善良与正义的初衷。

事件发生后,景区迅速采取行动,积极弥补安全漏洞。水下压力感应报警器的加装、5G+AR 警示牌的设立,以及能在 90 秒内抵达任意水面的无人机救援设备,一系列科技手段的投入,彰显了景区保障游客安全的决心。然而,再先进的科技,也难以阻挡部分人心中滋生的恶意,那些无端的指责与诋毁,依然在网络空间蔓延。

幸运的是,被救姑娘没有选择沉默。她不仅通过公证处出具了感谢信,用官方认可的方式为白衣小伙正名,还果断将 32 个发布恶意言论的账号举报至网信办,用实际行动回击网络暴力。更让人动容的是,她目前正主动学习红十字急救课,希望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用自己的经历带动更多人伸出援手。

被救姑娘的反击只是一个开始,社会各界也纷纷行动起来,为善意保驾护航。全国已有 28 万人加入 “我敢扶” 联盟,联盟中律师、心理师随时待命,为那些愿意伸出援手的人提供法律支持与心理疏导,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法律层面,人大也正在积极完善《好人法》,明确规定恶意诋毁救人者最高可处以 10 天拘留,用法律的刚性为善意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社科院最新的民调数据更给了我们温暖的慰藉:92% 的人认为 “救命先救命,别纠结手放哪”,这一比例较五年前提升了近三成。这组数据清晰地表明,在这个社会上,明事理、有温度的正常人依然占据绝大多数,网络上的那些恶意言论,终究只是少数人的极端发声,无法代表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从景区的科技赋能,到被救者的勇敢反击,再到法律的不断完善和民众的广泛认同,技术、法律、民心正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共同守护着世间的善意。这也让我们深刻明白:当有人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时,我们不该用苛刻的眼光去挑刺,不该让无端的恶意寒了救人者的心。下次再遇到有人伸手救人,与其纠结救人姿势是否标准,不如先问问自己,在他人身处险境时,是否有勇气伸出援手,是否配得上这份无私的善意。

守护善意,就是守护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温暖与正义。唯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更多人敢于见义勇为,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更多正能量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