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前三季度,吉利控股集团以 295.3 万辆总销量、29% 同比增幅交出答卷,更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板块的爆发 ——159.1 万辆销量对应 68% 增速,54% 的渗透率不仅远超同期中国市场 48.2% 的平均水平,更较二季度提升 4 个百分点,三季度渗透率已逼近 60%。这种增长并非偶然:吉利银河以 87.5 万辆销量和 206% 的同比增幅成为核心引擎,其精准覆盖 10-20 万元主流市场,与极氪在高端市场的 14 万辆销量、领克的 24 万辆业绩形成梯度互补,高价值车型如银河 M9、领克 900 的爆款效应,直接推动品牌溢价能力提升。
技术生态:从造车到造 “出行宇宙”
吉利的差异化竞争力正从单一产品转向生态构建。64 颗在轨卫星完成一期组网,使其成为少数具备全球卫星物联网服务能力的车企,这项技术已落地银河星耀 8、极氪 009 光辉版等车型,解决了智能驾驶在偏远地区的信号盲区问题,构建起 “天地一体” 的技术壁垒。更具突破性的是技术的跨场景延伸:远程商用车不仅实现 49.5% 的销量增长,其醇氢电动技术更登上 “远醇 001” 船舰,完成从陆地到水域的跨越,这种平台化技术能力为未来增长开辟了新赛道。
全球化与战略整合的双向赋能
海外市场正从 “增量补充” 变为 “核心战场”。前三季度近 30 万辆出口中,新能源占比持续攀升,9 月更是达到 36%,且突破点集中在高门槛市场 —— 银河星舰 7 登陆澳大利亚、极氪 7X 进驻阿联酋、领克打入欧洲三国,标志着吉利出海已从 “产品输出” 升级为 “技术输出”,与早年收购 LEVC 后向英国输出 SOA 架构的路径形成呼应。内部整合则为增长蓄力:极氪与吉利汽车的合并,通过供应链协同释放规模效应,而 23 亿港元股份回购计划,既是对 54% 新能源渗透率所代表的基本面的信心,更是对 “一个吉利” 战略效率的背书。
写在最后:
从杭州马拉松冠名到银河车型作为赛事奖励,吉利用 “马拉松精神” 隐喻其发展逻辑:燃油板块中国星 91 万辆销量逆势增长 5%,展现 “油电并举” 的稳健;沃尔沃 44%、极星 36.5% 的新能源增长,则体现多品牌协同效应。在新能源渗透率即将突破 60% 的行业节点,吉利的增长故事,本质是技术生态、全球布局与战略整合共同书写的长期主义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