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与 “重金征下联” 两个话题撞在一起,一场关于中国对联的狂欢,悄然席卷全网。
今年六月,莫言为马来西亚侨领叶亚来故居,有感其事迹,题写上联 “从南阳到南洋根深叶茂”的上联,并以 10 万元重金征集下联的故事,在网上引起热议。
经过数月层层评选,最终摘得桂冠的,不是资深学者,竟是一位 21 岁的广东青年宋珂嘉拔得头筹,捧走10万元奖金。
他的下联究竟藏着怎样的巧思,能在数万投稿中脱颖而出?

莫言先生的上联,“从南阳到南洋根深叶茂”,巧妙皆意义非凡。
“南阳” 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华文明的 “根” 之所在地之一,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 “帝乡”,是诸葛亮隐居躬耕的 “卧龙岗” 所在地,诞生了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等著名人物。
古代中原战乱,叶氏祖先就是从南阳一步步迁徙到了惠州,因此南阳是惠州叶姓家族、是叶亚来先生的“根”,它代表的是华人血脉里无法割舍的故土情怀,是 “根” 的起点。
南洋,则是华人华侨用血泪与汗水写就的奋斗史诗。从明清到近代,超千万华人背着“下南洋”的行囊,漂过惊涛骇浪,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的荒滩上扎下根。
他们挖锡矿、种橡胶、建商埠,最终成就了一定的规模,将优秀的中华文化带到了南洋。
叶亚来先生正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这位被称为“吉隆坡王”的侨领,年少时从广东漂洋过海,在马来半岛的白手起家,最终让吉隆坡从荒村变成马来西亚首都,被人尊称为 “吉隆坡开埠之父”。
“根深叶茂” 也不只是景物描写,而是对华人 “根在故土、叶展他乡” 的生动写照,更与叶姓相关。
莫言不愧是大师,上联既表达了叶姓从中原腹地到南洋群岛的空间跨越繁荣壮大,文化上是“根”在故土、枝叶在异乡的生命延展,精神上是中华儿女“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体现,注脚,十个字装下了一部华人迁徙与传承的壮阔史诗。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写一副对联易如反掌,但他偏要以 10 万元重金征联,此举本质上是一次 “文化破圈”,希望大众能够更加关注中国文化,想看看今天的中国人,是否还愿意为一个好句子下功夫。
事实也确实如此,如此文人雅事,吸引了无数对联爱好者的积极参与,从垂暮老者到小学生,从海外华人到非遗传承人,纷纷投稿自己的下联。
当所有人都在猜测,能对出莫言上联的会是哪位时,近日主办方宣布是21 岁的广东青年宋珂嘉的下联获得一等奖。
宋珂嘉他的下联 是“自井壁及井毕角亢星张”。
宋珂嘉没有选择常见的地理、历史词汇,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星空,用星宿名来对下联,意境瞬间开阔。
下联的 “井壁”是中国乡村中常见之物,在文学创作中常指代家乡,比如背井离乡。这里也是如此,承载乡土记忆。

“井毕”“角亢星张” 则全是中国古代星宿名。“井毕”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井宿与毕宿,井宿属南方朱雀七宿,毕宿属西方白虎七宿,两者常并称以象征天文分野或时空跨越;
“角亢星张” 更是精挑细选的四宿,角宿象征开拓,亢宿指凝聚,星宿表传承,张宿主表舒张,这些星宿群,不仅气势磅礴,更是完美对应上联枝繁叶茂。
从大地到星空:将华人迁徙的地理轨迹,升华为仰望星空的文明远征。从现实到浪漫:“背井离乡”的“井”字双关,既指星宿又暗合乡愁;从传承到超越:根深叶茂的草木意象,在星辉灿烂中完成精神涅槃。
这种以天文对地理的构思,将华人扎根大地的务实精神,仰望星空的浪漫精神表达的淋漓尽致。
也难怪会荣获一等奖,一字值千金。
当然这副对联火了,争议也随之而来。有网友吐槽:“星宿名太生僻,不如‘自耕读到耕云种月有景有情’亲切。”也有学者认为:“下联重天文轻人文,少了些人间烟火气。”

但支持者的声音更热烈:“生僻不是问题,没文化才是问题!”“能把天文典故融进对联,这才是高手!”
争议的本质,不是对联好坏,而是我们是否愿意为一个好句子去补一点文化课。
除了宋珂嘉的下联,这次征联还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虽然没能夺冠,但也展现了全民对对联文化的热情。
针对这副对联,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end--
图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