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案件中,辩护工作往往聚焦于“定罪”与“量刑”,却容易忽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战场——涉案财物的处置。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滥用,可能导致企业瘫痪、家庭陷入困境。一句“继续追缴违法所得”的判决,更可能成为当事人及其家庭未来的沉重枷锁。本文将系统梳理涉案财物处置的五大辩护要点,助力实现“人”与“财”的双重有效辩护。
要点一:釜底抽薪——精准区分“违法所得”与“合法财产”
这是涉案财物辩护的基石。并非被查封、扣押的财产都是“赃款赃物”。
▶ 辩护策略
1. 主张成本扣减:
· 场景:在非法经营、侵犯著作权等犯罪中,公诉机关常将全部营业收入认定为违法所得。
· 辩点:提出《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的“违法所得”应理解为经营利润,必须扣除合理的原材料、人力、渠道等直接成本。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第十条,论证合法成本不应被追缴。
2. 进行财产溯源:
· 场景:当事人名下被冻结的银行存款、查封的房产中,混有其合法收入。
· 辩点:通过提供劳动合同、工资流水、合法经营记录、遗产继承文件等证据,清晰勾勒出合法财产的来源,证明该部分财产与犯罪行为无关,请求予以解封。
▶ 实战案例
在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中,辩护人通过梳理全部进货单据、运费凭证,成功将公诉机关指控的200万“违法所得”核减为45万元的实际获利,大幅降低了罚金刑与追缴范围。
要点二:程序正义——挑战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合法性
即便财产涉嫌违法,办案机关也必须遵循法定程序。程序违法是阻击不当处置的利剑。
▶ 辩护策略
1. 审查法律文书:
· 核查《查封/扣押决定书》、《冻结通知书》是否载明法律依据、涉案财物具体情况、期限及复议机关。文书缺失或记载不明,构成重大程序瑕疵。
2. 审查超范围、超标的查封:
· 场景:涉嫌犯罪金额为50万元,但办案机关冻结了当事人账户内500万元的存款,或查封了价值远超案值的房产、车辆。
· 辩点:立即提出书面异议,指出其行为违反了《刑事诉讼法》关于“与案件无关的财物、文件,不得查封、扣押”及比例原则的规定,要求立即解除对超额部分的强制措施。
3. 审查扣押物品清单:
· 核对清单记载是否与实物相符,当事人签字时是否确认。如存在“打包式”扣押或不规范记录,可质疑证据的关联性与真实性。
要点三:时间节点——区分“作案工具”与“正常财物”
办案机关常将犯罪嫌疑人所有的、与犯罪有关的财物均认定为“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予以没收,此范围被严重扩大化。
▶ 辩护策略
· 主张“直接专门性”原则:
· 辩点:提出并非所有与犯罪有牵连的财物都应没收。只有专门用于犯罪或主要用途为犯罪的财物,才可没收。
· 举例:
· 可没收:专门用于诈骗的伪基站设备、专门用于网络赌博的服务器。
· 不应没收:偶尔用于联系诈骗对象的个人手机、日常出行但偶尔用于运输少量非法物品的家庭轿车。
▶ 实战案例
在某开设赌场案中,当事人用于日常通勤的汽车,仅有一次被记录用于接送赌客。辩护人成功主张该车辆并非赌场的“专用交通工具”,法院最终未判决没收该车辆。
要点四:财产混同——厘清个人、家庭与公司财产
在民营企业涉刑案件中,公私财产混同是普遍现象,但绝不能“一锅端”。
▶辩护策略
1. 主张法人独立人格:
· 强调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事主体,其财产独立于股东个人财产。除非有证据证明公司财产与个人财产高度混同且无法区分,否则不能直接查封股东个人及其家庭成员名下的财产。
2. 区分投资款与违法所得:
· 股东向公司的投资款,在进入公司账户后即为公司财产。即使公司利用该笔资金从事犯罪活动,也不能直接将股东当初的投资本金认定为股东的“违法所得”予以追缴。
要点五:善意取得——保护无辜第三人的财产权利
法律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利,追缴赃物并非毫无边界。
▶ 辩护策略
· 论证第三人符合“善意取得”构成要件:
1. 不知情:受让时不知道财物是犯罪所得。
2. 合理对价:以合理的市场价格购买。
3. 完成交付:涉案财物已经完成法定交付(动产已交付,不动产已登记)。
· 场景:当事人将用诈骗所得购买的房产,出售给了不知情的善意买家并已完成过户。此时,该房产不应再被追缴,而应继续追缴当事人出售房产所得的变价款。
总结:给当事人与律师的行动清单
1. 第一时间审查清单:在侦查阶段首次接到《扣押清单》时,立即核对并提出异议,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 全面收集有利证据:包括合法财产来源证明、成本支出凭证、公司独立运营的审计报告等。
3. 分阶段持续主张权利: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三个阶段,分别提交关于涉案财物处理的专项法律意见书。
4. 善用执行前救济:在判决生效后、财产被处置前,仍可针对判项中的追缴内容,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等方式寻求救济。
结语
涉案财物辩护,是刑事辩护精细化、专业化的必然要求。它要求辩护人兼具刑事实体法与物权法、公司法、程序法的交叉知识,以及一丝不苟的查证能力。成功的财物辩护,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全当事人的合法财产,更能为其服刑完毕后的生活重建留下希望,真正实现法律赋予的全面、有效的辩护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