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显示行业的“重头戏”,无疑是RGB-Mini LED技术掀起的“原生色彩革命”。从年初海信推出全球首款RGB-Mini LED电视UX,一场背光技术的新竞赛就此拉开序幕。截至目前,三星、TCL已紧跟海信推出了相关产品,索尼计划明年推动产品上市,创维此前也据传有意加入赛道。而最新消息显示,LG正在准备申请RGB背光电视商标,入局基本已成事实。至此,全球RGB阵营也正式形成。
在今年9月举行的IFA展会上,LG电子高层曾向媒体透露,公司将于明年初推出RGB背光电视。不过,由于当时各方都在聚焦海信、三星、索尼的“RGB三国杀”,LG方面也没有展出样机或相关技术,因此该消息并未引起太多关注。
近期,有韩媒报道称,LG电子于10月15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了“Hyper Radiant RGB”注册申请,覆盖电视、显示器等14类产品。对此,行业人士认为,LG此举大概率是为应对海信在RGB-Mini LED领域的先发优势,而采取的规避战术,类似于三星将自家RGB背光电视命名为“Micro RGB”,意在避免新品上市后被消费者划入中国技术模仿者行列。

当然,业内最关心的还是领跑OLED市场的LG,为什么要急匆匆地转向RGB-Mini LED赛道?业内人士分析总结了三大原因,其一是近两年Mini LED电视在全球出货量上大幅超越OLED电视,同时开始加速抢占OLED电视的高端市场份额。其二是RGB-Mini LED技术是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被认为是最先进的液晶显示技术,最接近大自然色彩的液晶显示技术。其三是今年海信RGB-Mini LED电视上市,对OLED电视形成全方位的技术压制,严重动摇了OLED电视的市场根基。在这种情况下,LG想要在高端市场继续有所作为,选择加入RGB-Mini LED赛道是既无奈又明智之举。
但必须要注意的是,虽然LG在OLED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但RGB背光显示毕竟是不同的技术路线。并且自2004年索尼首次提出RGB LED显示理论起,长期的技术实践已经证明,RGB背光显示的精髓不仅是具备过硬的三原色LED发光芯片,还要依赖先进光色同控能力的高度协同。

全球显示行业之所以承认海信在RGB-Mini LED领域的领先地位,也是基于其自研的信芯AI画质芯片H7在精准控光控色方面拥有引领行业的技术表现,同时在RGB发光芯片领域也很好地解决了发光效率低、色纯度不足、稳定性差等技术瓶颈。从而将液晶显示技术真正推向了更高的维度。
从行业长远发展来看,RGB阵营在一年内迅速完成合龙,对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降低制造成本、加快技术普及都是大有裨益的。但对LG而言,虽然及时加入了新一轮技术风口,然而面对海信牵头的中国技术路线,如何树立自己的“技术权威形象”,依旧是一项未知挑战。

实际上,无论是已推出上市产品的三星,还是蓄势待发的LG、索尼等厂商,都不得不面临RGB-Mini LED技术代差竞争的现实压力,即海信自研双芯片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技术优势,并且其技术还在不断完善升级,不断丰富RGB-Mini LED 电视产品线布局,这一点在海信9月发布的两款RGB-Mini LED电视新品上已有体现。按照这个速度,明年初海信极有可能会完成RGB-Mini LED技术迭代,届时LG推出的RGB背光电视将陷入“发布即落后”的被动境地。
不管怎样,RGB-Mini LED作为未来十年最具潜质的显示技术,是任何主流电视厂商都无法忽视的“新蓝海”。OLED电视整体市场增长乏力,制约了其发展空间,在海信的带领下,中国厂商已经在RGB背光新赛道上占据了先机。未来几年,全球高端电视市场即将迎来一次大洗牌,中国品牌能否抓住机会,完成“量”和“质”的全面领先,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