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穷人黄金”彻底火了!价格飙升70%,商家哭诉:别来了,根本没货!

本以为黄金价格频创历史新高,已经足够让市场疯狂,毕竟那金灿灿的光芒,谁看了不迷糊。可当所有人都在仰望金字塔尖时,真正的M

本以为黄金价格频创历史新高,已经足够让市场疯狂,毕竟那金灿灿的光芒,谁看了不迷糊。

可当所有人都在仰望金字塔尖时,真正的MVP却在角落里悄然诞生。

它就是一直被视为黄金“小跟班”的白银。

今年以来,当大家还在讨论金价时,这个被称为“穷人黄金”的家伙,价格涨幅已经悄悄干到了70%,把老大哥黄金远远甩在身后。

令人震惊的是,这波行情来得又急又猛,直接把市场干懵了:

10月9日,现货白银价格首次突破50美元/盎司,创下历史新高;

线上平台直接挂出“售罄”二字,客服两手一摊:“非常缺货”;

线下市场更是夸张,有人跑遍深圳水贝,得到的回复都是:“要买?先排队一个月吧。”

这个一直活在黄金阴影下的“小透明”,究竟是撞上了什么大运?

不知道白银这次的爆火,是昙花一现,还是价值重估的开端?

被轻视的“小透明”,一夜之间全城疯抢

白银能在今年强势逆袭,除了数据惊人,更大的原因是反差太大。

纵观白银过去几年的经历,就是一部现实版的《丫鬟逆袭记》。

长期以来,白银的身份都很尴尬。论避险,它是黄金的“平替”;论工业,它又不如铜、铝那样是绝对的主角。价格不温不火,投资圈里除了老法师,很少有人会正眼瞧它。

市场对它的态度,也一直是爱答不理。

然而,正是这种被轻视的背景,才让它此刻的触底反弹尤为惊人。

记者在深圳水贝市场实地探访发现,这里已经成了抢银的主战场。有商家直言:“肯定是银板料更划算,但是国家标准只有15公斤左右的规格,不能进行切割,整块买下来还是有点贵的,所以大家买1000克的比较多。”

即便如此,想买也得靠抢。

“如果客户只要几块1000克的银条,数量不多,可以现货拿走…如果要上百上千块,那么就需要排队预订,现在排队大概1个月左右。”

这种“期货式”的销售,直接把白银的紧俏程度拉满了。

相比线下市场的“预约制”,线上平台则更为残酷。前一天还有几十件库存,第二天直接清零。这种被业内戏称“手慢无,手快也不一定有”的状况,狠狠打了那些唱衰白银的人的脸。

从无人问津到一银难求,白银跟对三大“推手”

从曾经无人问津的“小金属”,到如今大家抢破头的“香饽饽”,白银的成功逆袭,离不开三大“推手”的助力。

第一个推手,是动荡不安的**“大环境”**。

如今全球经济与地缘风险加剧,市场的不确定性就像一团迷雾。在这种时候,资金天然会寻找避风港。黄金是头等舱,但票价太贵,于是,兼具避险和价格优势的白银,就成了经济舱里最抢手的座位。

尤其是美联储进入降息预期周期,美元走弱,更是给贵金属这把火添了一大勺油。

第二个推手,是新能源时代的**“硬需求”**。

这一点是白银逆袭的关键。和纯粹作为货币的黄金不同,白银身上流淌着一半的“工业血液”。它在光伏、新能源汽车等绿色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世界白银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至2024年,全球白银总供给量持续小于总需求量。当需求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白银的价值就有了最坚实的支撑。

第三个推手,是嗅觉灵敏的**“投机客”**。

白银的市场总规模远小于黄金,这意味着,当大量资金涌入时,更容易掀起巨浪。有分析师指出,9月以来,实物交割需求大增,但在市场总规模较小的情况下,资金流向白银衍生品市场容易出现类似“逼空行情”,驱动银价大幅走强。

这种高波动性,对于追求短期高回报的投机资金来说,简直是致命的诱惑。

消化这波“泼天富贵”,白银还得迈过几道坎

这波行情固然亮眼,但白银要彻底消化这“泼天富贵”,还面临严峻挑战。

首先,“预付款+延期交货”的模式,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市场的隐雷。

有律师直言不讳地指出:“若平台未将客户资金用于采购实物银条,而是挪作他用,可能构成非法集资或资金盘操作。”这种模式,考验的不仅仅是商家的库存,更是商家的良心。

一旦市场价格下跌,平台拖延交货甚至跑路的风险就会指数级上升。

另外,监管的“紧箍咒”同样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剑。

针对贵金属市场的剧烈波动,上海黄金交易所今年已多次发布风险警示,提醒投资者“合理控制仓位,理性投资”。这说明监管已经注意到市场的过热情绪。

流量和热度可以把价格推向高潮,但无法解决根本的信任问题。如果白银市场不能建立起一套透明、安全的交易机制,那么因价格而来的人,最终也会因风险而去。

热钱的狂欢总有退潮的一天,白银要在贵金属的牌桌上真正站稳脚跟,只有靠实体需求和市场信任建立的壁垒,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这波爆火只是入场券,不是“封神令”。全球经济的走向、工业需求的持续性、市场监管的力度,都在等着看白银的后劲。

有了真正的价值支撑,才能接住这泼天的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