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YouTube 上那条 “威廉剥夺卡米拉孙子头衔” 的视频播放量突破 84 万时,英国王室的通讯团队正在开会 —— 不是讨论如何回应,而是标记这个 “最新谣言样本”。

视频里,AI 生成的威廉怒视着哭泣的乔治,配文 “5 分钟前突发”,但熟悉王室的人一眼就能识破:卡米拉的孙子根本没有所谓的 “王室头衔”,这场闹剧不过是流量猎人的又一次精准收割。

这个谣言的剧本充满戏剧冲突:“乔治在王室活动上被卡米拉孙子霸凌哭,威廉暴怒剥夺对方头衔,卡米拉与查尔斯为此决裂”。为了让故事更可信,视频制作者用 AI 生成了 “证据图”—— 威廉皱眉的表情是拼接自 2023 年查尔斯加冕礼,乔治哭泣的画面则截取自某次学校活动,两个毫不相干的瞬间被硬凑成 “霸凌现场”。

更荒唐的是细节漏洞。卡米拉的三个孙子(来自她与前夫安德鲁・帕克・鲍尔斯的女儿劳拉)从未被授予王室头衔,他们的公开身份只是 “普通公民”,甚至很少出现在王室活动中。“
连头衔都没有,谈何剥夺?” 王室记者理查德・凯在专栏里嘲讽道。但这不妨碍视频博主们添油加醋,有个版本甚至编出 “卡米拉威胁要搬离白金汉宫” 的情节,配上 AI 合成的 “愤怒演讲” 音频。

这些视频的套路如出一辙:标题用 “突发”“爆炸” 等词吸引点击,缩略图用 AI 生成夸张表情,旁白是机器合成的 “紧急播报” 声。Investing Mania 频道在 6 月 6 日首发这条谣言,两周后 The Spotlight List 换个封面照搬,两条视频合计骗取超千万次观看,按 YouTube 广告分成计算,至少能赚 几万美元 —— 这就是他们的生财之道。

深挖这些谣言账号的历史,会发现一套成熟的 “王室谣言公式”。主角必须是威廉、凯特、卡米拉等有争议的人物,情节要紧扣 “霸凌”“夺位”“决裂” 等冲突点,最好再加点 “ monarchy changed forever”(君主制永远改变)的夸张结论。比如同一批博主还编造过 “卡米拉孙女霸凌夏洛特”“哈里儿子阿奇被剥夺继承权”,剧情换汤不换药,流量却次次爆棚。

他们吃透了受众心理:王室粉丝既迷恋 “内部秘闻”,又对卡米拉存有成见。2023 年查尔斯加冕时,就有 62% 的英国人反对卡米拉称 “王后”,这种潜在的负面情绪,让 “她的孙子霸凌乔治” 的故事更容易被接受。有网友在视频评论区留言:“早知道她家人品行不行”,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在为 AI 编造的情节愤怒。

更狡猾的是 “模糊处理”。视频里从不提卡米拉孙子的真实姓名(其实是弗雷迪、格斯和路易斯),只说 “卡米拉的孙子”,既避免被起诉,又让观众难以查证。当有人在评论区质疑 “没证据”,博主会回复 “消息来源保密”,继续吊足胃口。

面对这场闹剧,王室的选择是 “零回应”。知情人士透露:“团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对 AI 生成的谣言从不搭理,因为每一次澄清都会给对方带来更多流量。” 2024 年哈里 “被传死亡” 时,他们试过发声明辟谣,结果反而让谣言视频播放量涨了 3 倍,从此学会了冷处理。

但普通观众很难分辨真假。Snopes 网站的调查显示,73% 的受访者无法区分 AI 生成的王室新闻和真实报道。这些视频混在正经新闻里,标题格式、缩略图风格都高度相似,刷手机时稍不注意就会被骗。有位伦敦的中学老师说:“学生们在课堂上讨论‘乔治被霸凌’,还说‘YouTube 都播了’,我花了半小时才说服他们这是假的。”

更危险的是对 “数字信任” 的侵蚀。当 AI 能轻易生成 “威廉怒吼”“卡米拉哭泣” 的画面,当编造的王室恩怨比真实新闻更抓人,人们对信息的判断力会越来越弱。就像这次谣言,即便 Snopes 等 Fact-check 网站已辟谣,仍有网友在评论区坚持 “无风不起浪”—— 流量猎人赚走了钱,留下的是一片混乱的信息场。

这些 “王室谣言视频” 根本不是 “新闻”,而是精心设计的流量陷阱。它们利用人们对王室的好奇和偏见,用 AI 造假当诱饵,把 84 万次点击变成真金白银。更可怕的是,这种闹剧正在毁掉公众对信息的基本信任 —— 当 “卡米拉孙子霸凌” 能骗到这么多人,下次再有真的王室新闻,谁还会信?对付它们的最好办法,就是别点击、别评论、别传播,让这场用谎言堆砌的生意彻底冷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