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要是真较量起来,谁会占上风?”
这个问题,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提出来。有人说美国全方位领先,也有人认为中国已在局部超越。有趣的是,一向被视为美国老对手的俄罗斯,却曾透过媒体点出一个关键:“中国在兵力和火炮规模上强于美军。”这话出自俄罗斯“军事评论”网的一篇分析,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基于数据和事实。但,这真的代表中国整体军力更强吗?
俄媒这篇文章直指一个现实:中国在传统陆军力量方面规模庞大,尤其在地面火炮和兵力人数上领先美国。
兵力规模:中国现役军人约203万,美军约140万;
火炮数量:中国拥有超过9800门各型火炮(包括火箭炮、自行火炮等),而美国仅有不到4300门;
这些数字背后,反映的是两国军事战略的不同。中国作为一个陆权大国,历史上一直重视陆军建设和国土防御。而美国作为全球性海空霸权,更注重远程投送、航母舰队和空军打击。
换句话说,如果战争发生在中国周边陆地,比如东亚区域,中国完全可以依托地面火力和人力优势建立防线——这正是俄媒所强调的。
然而,俄媒同样指出,现代战争早已不是“人数和火炮”的简单游戏。美军的强项体现在更高维度的领域:
海军力量:美国拥有11艘核动力航母,中国目前只有3艘常规航母,其中一艘福建舰处于海试阶段;
空军实力:美军五代机(F-22、F-35)已部署上千架,中国的歼-20数量仍有限;
全球基地:美国海外军事基地遍布80多个国家,中国至今只有吉布提一个海外保障基地;
技术优势:尤其在隐身技术、电子战、卫星系统、网络作战等方面,美军经验更丰富、体系更成熟。
更重要的是,美军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从海湾战争到反恐战争,美军长期处于高频作战状态,而中国已四十多年未经历大规模实战。
所以说,如果战场是在远海、空中或信息化空间,美军的优势可能会非常明显。
军力背后其实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支撑。中美在经济、科技、工业等方面的差距也在深刻影响军事平衡:
经济规模:美国GDP约26万亿,中国约19万亿(2023年),美国仍领先,但中国追赶速度很快;
工业能力:中国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战时动员潜力强,比如造船、无人机、导弹产能已超过美国;
技术竞争:在人工智能、高超音速导弹、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中美正在激烈竞争,互有领先。
俄媒也承认,中国最大的优势不在于当下全面超越美国,而在于持续的发展速度与战略耐心。
“美国人真正担心的,不是中国现在的军力,而是中国每天都在进步的能力。”
比如中国在高超音速导弹(如东风-17)、反舰弹道导弹(如东风-21D)、电磁炮、无人机群等技术上已局部领先;再比如中国在南海、台海区域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越来越强,使得美军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靠近。
这些都说明,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正在动态缩小,尤其在亚太地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