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国目前共有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分分明。
但大家可曾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存在过这样一个省份,从建立到撤销,前后仅仅间隔三年,被称为新中国最“短命”的省份。
它就是平原省。
大家是否好奇这个平原省为何而建,又为何而撤销呢?接下来就让小编把这段给您理个清楚。
最开始的平原省是在1949年所设立的,是由冀直南、鲁西南、豫北衔接地区所组成,大约有5万平方千米的面积,人口很多,在当时就有一千五百多万的人口。
之所以人口如此密集,跟平原省的地理环境离不开。
那里地势平坦,多平原,土地肥沃,很适合种植,物产丰富,所以人口密集也不足为奇了。
在当时华北地区已经全部解放,为了适应现阶段的生产建设需要,在1949年中旬的第三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一致通过了建立平原省的决议。
为什么要建立平原省呢?除了上面所说的适应生产建设需要外,还带有一定的革命因素。
仔细观察下平原省的组成辖区,不难发现那都是战争时期的革命行政区。
在当时,那几个革命行政区已经逐渐显现出一个整体的趋势,这个趋势就成了日后建省的一个重要依据。
所以从一开始,平原省的建立就带有革命老区的影子。
当时社会形式复杂,社会治安不稳定,有很多封建势力还没彻底清除掉,所以建立一个新的省会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平原省,不仅可以方便清除封建势力,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稳定社会秩序,保护人民健康,还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支持正在进行的解放战争。
不仅如此,建立平原省还对治理黄河有所帮助,想不到吧?在当时那里属于黄河中下游的豆腐腰地段,很容易发生决口,这就很容易影响黄河沿岸的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
所以当时对治理黄河这一事很是重视,于是建立平原省,集合人力财力物力来共同治理黄河,杜绝水患。
那既然说这么多建立平原省的原因,又为何仅过了三年就撤销掉呢?
其实最直接的原因是自建国后大环境开始慢慢变好了,这一时期,不止平原省,还有一些行署区也进行了变更。
所以在这一阶段,当初作为过渡期的平原省,注定了被撤销的命运。
当然,被撤销的原因是各种因素影响的,不是单方面的。
我想平原省被撤销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平原省自身,没有像样的核心竞争力,整体发展空间有限,所以才导致了之后被撤销的局面。
于是在1952年11月30日,平原省正式被撤销。
至此,平原省终于完成了它的过渡使命。
尽管只存在短短的三年,但其中的记忆,情感我们永远都不会忘,那些关于历史的曲折,并不会因为平原省的撤销而终止,我们仍然要保持一颗敬畏的心去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