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真的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吗?这个问题让人深思。有些行为确实让孩子感到困惑。一位大学生曾分享自己的经历,他在家中通过电脑参加考试,反复叮嘱父母不要在考试中途打扰。
考试刚开始,父母却在门外大声敲门,坚持要送一杯水进来。他们的初衷或许是出于关心,但为何选择在如此关键的时刻表达关心呢?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让人不禁怀疑,父母的行为究竟是因为无知,还是不希望孩子过得比自己好。
“您是不是想毁了我!”母亲政审时胡言乱语,女儿被刷还沾沾自喜很多时候,培养出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并不取决于父母的智商有多高,而在于他们能否在孩子人生的关键时刻给予正确的支持。有些父母虽然出于好意,却常常帮了倒忙。比如,在孩子重要的考试期间打扰他们,或者在孩子面临人生重大决策时,比如选择大学时,给出错误的建议。
这些行为导致孩子做出不理想的选择,让孩子心生怨恨,影响一生。每年,当大家准备考编制或公务员时,政审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坎儿。许多考生走到这一步,心里已经有了几分把握,尤其是家庭背景清白的情况下。

只要父母或朋友稍微配合一下政审的工作人员,基本上就能顺利过关,然后就能安心等待录取。然而有个女孩却哭诉,她的母亲似乎故意要毁掉她的前途。在政审的关键时刻,母亲偏偏开始胡言乱语,搞得局面一团糟。
每年考编考公的政审环节,家访是个关键时刻。本来只要家人配合,事情就能顺利进行。工作人员来家访时,她的母亲却开始唠家常,什么话都往外倒。她甚至提到女儿之前不愿意报考乡镇,只想去大城市,这让单位领导听了直皱眉头,心里想这孩子是不是有点挑剔?

母亲可能以为在领导面前要谦虚,于是开始挑女儿的缺点,说她没社会经验,在家里被宠坏了。结果,这位原本优秀的考生,形象一下子变得挑肥拣瘦,嫌贫爱富。
女儿听到母亲的话,心里一沉,她知道自己的政审结果可能不妙。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但她也明白,母亲离开社会太久,已经不太会应对这种场合了。她心里纠结,不知道该不该责怪母亲。

这样的情况最让人头疼,如果因为这些话,她没能考上理想的岗位,回家抱怨时,父母可能会说:“我说的都是实话,肯定是你自己不够好,不然怎么会被拒呢?”看到这里,大家才意识到,无知才是最可怕的敌人。
无知就是在关键时刻不知道该如何表现才能赢得他人的青睐。这并不是说父母故意为难孩子,在政审中,找到合适的人帮忙真的至关重要。比如,有位研究生考编时,工作人员找到了他的导师。

这位导师见过大场面,张口就把学生夸成百年一遇的奇才,连学生自己都惊讶,因为平时在导师那儿经常被骂榆木脑袋。关键时刻,导师一点都不掉链子。家长们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在关键时刻发挥积极作用。
如果家长觉得自己的学历和能力可能无法在孩子的未来发展中提供太多帮助,那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千万不要在无意中拖孩子的后腿。很多时候,支持和理解比任何具体的帮助都更为重要。也不要担心孩子考上了之后翅膀硬了,就不好管了,这样的父母不敢放手一搏,又怎么能让下一代飞得更高?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