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美债持仓又降了。
美国当地时间9月18日,美国财政部官网发布的7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的总额达到了9.16万亿美元。其中,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为7307亿美元,较6月份大幅减持了257亿美元,持仓规模为2009年以来的新低。
减持美债是我国的长期战略,自2022年4月起,我国的美债持仓就持续低于1万亿美元,并且总体呈现出明确的减持趋势。在2022年至2024年这三年间,我国分别净减持了1732亿美元、508亿美元和573亿美元的美债。这种减持并不是踩踏式抛售,而是一种基于市场条件变化的渐进式资产配置调整,核心目的在于保护中国资产的安全性与收益性。
我国的外汇储备并没有因为减持美债而缩水,而是流向了更多元的资产类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黄金储备的持续增加。央妈已经连续10个月购入黄金,黄金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经提升至了7.6%。援引东方金诚公布的数据,美元资产占比已从2013年79%的峰值降至2025年的58%左右,美债资产的占比则从2017年的39%下降到了22%左右。此外,我国也在积极增持其他非美元主权债券,例如“一带一路”国家的基础设施收益权证券化等新型主权资产。这些动向都显示出我国正在为后美元时代做准备。
美债收益率的攀升对我国存量美债的影响是直接的,它会导致美债资产的市场价格下跌,从而带来账面价值的缩水。例如在2023年10月,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了5%,就曾导致美债价格大幅下跌,使中国持有的美债价值缩水,投资风险显著上升。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我国近年来的减持操作很多是在持有的美债到期后不再购买新债,而非直接在市场上抛售,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收益率波动带来的即时冲击。
历史上,当主要债权国大幅减持美债时,通常会引发市场对美债稳定性的担忧,这可能会推高美国政府的融资成本,因为美国需要提供更高的利率才能吸引到新的买家。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动摇了国际市场对美元信用的信心,加速了全球外汇储备多元化的趋势。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经降到了42%,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新低,“去美元化”正在从口号变为现实。
对于普通人的海外资产配置而言,减持美债的趋势更像是一个风向标。它提醒我们,在美元资产可能长期承压的背景下,资产配置需要更加注重多元化和风险分散。可以考虑增持一些黄金、非美货币资产以及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但没必要进行恐慌性的抛售。毕竟外汇储备管理是国家层面的宏观战略,普通投资者更需要关注的是个人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
此外,减持美债的行为对人民币汇率而言,反而构成了支撑。一方面,减持美债为央妈提供了更多稳定汇率的弹药;另一方面也为人民币国际化腾出了空间。2025年上半年,跨境人民币的支付占比已经升至12.7%。巴西宣布将人民币储备比例从5%提升至20%,沙特接受在中沙50%的石油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印度也在试点卢比与人民币的直接兑换。
如今,美国正面临着财政赤字持续扩大与主要债权国不断减持美债之间的矛盾。36万亿美元的债务,每年光利息就要1万多亿美元,这一数额甚至超过了美国的国防预算,成为联邦预算中增长最快的支出项目。
要解决这个矛盾基本就只有两条路:一是技术性违约,例如延迟支付利息本金,但这会严重损害国家信用;二是加速债务货币化,也就是由美联储大规模购债,但这会导致美元贬值,从而稀释债权国的资产价值。无论选择哪条路,都意味着美元霸权根基的动摇。
在中国减持美债的同时,也有一些国家在大幅增持。日本在2025年7月增持了38亿美元的美债,持仓规模达到了1.15万亿美元,依然是美国最大的海外债主。英国更是大幅增持了413亿美元,持仓量增至8993亿美元,稳居第二位。日本的增持与其依附于美国的经济地位有关,而英国的增持则是基于其货币政策和收益率的双重考量,以及作为开放型经济体对全球资本波动的一种应对。
要想解读我国减持美债的战略意图,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政治对抗,其背后的考量更多偏向于资产管理的逻辑。我们一方面要降低对单一资产的依赖,优化外汇储备结构,以应对美国债务规模膨胀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也要预防美国在特殊情况下会利用美元资产作为武器威胁我国,俄罗斯外汇储备被冻结就是典型例子。
中国外汇储备结构多元化的进程正在稳步推进,方向也日益清晰。比如说,除了增持黄金,中国还在努力提高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比例,配置方向包括香港政府债、港股、离岸美元债等。
回顾历史,主要债权国在大幅减持美债后,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往往是正面的,因为这增强了其对外部金融冲击的抵御能力。对于美元的地位而言,每一次主要债权国的减持都是在撼动美元霸权的基石。
而减持美债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之间也有紧密的联系。减持美债在客观上为扩大人民币结算份额腾出了空间和资源。而人民币国际化的每一步进展,比如说与更多的国家签订本币结算协议,又会降低中国对美元体系和美债资产的依赖,两者相互促进,形成正向循环。
对于我国的大规模减持,美国表现出焦虑,川总曾公开表示希望访华,试图通过高层对话来稳住中方的抛售节奏,以防美债崩盘。而我国肯定不会轻易如美国所愿,在某些不方便细说的敏感议题上不形成共识,减持这把剑将会始终悬在美国人的头上。
可能很多老百姓会觉得外汇储备管理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国家大事,但其实它通过多种渠道间接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外汇储备是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压舱石”。而汇率的稳定又直接关系到进口商品的价格、跨境投资的收益乃至整体经济大环境的稳定。因此,稳健的外汇储备管理策略最终会让每一位国民受益。
在未来,国家外汇储备管理还会继续沿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国家所持有的美债以及其他美元资产的比例还会进一步降低。这是在国际货币体系迈向多极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为提升金融自主性和人民币国际地位所走出的关键一步。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我们背后的国家经济盾牌更加厚实,老百姓手里的人民币也会更硬气。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