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章丘这片浸润着千年锻造技艺的土地上,90 后青年冯奇龙的出现,为古老的手工铁锅手艺注入了青春的脉动。五年前,他怀揣家族五代传承的匠艺初心与对乡土的眷恋归乡,接过打锅工坊的接力棒,创立 “匠合锤” 品牌;五年后,这一品牌不仅创下百万销量的亮眼成绩,更让 30 余位沉寂的老匠人重拾铁锤,让章丘手工打锅的铿锵之声,在新时代奏响了传承与创新的交响。
传承之基,在于让匠心被看见。自幼在铁匠铺的烟火气中成长,冯奇龙深知章丘手工铁锅的技艺精髓 —— 每一口锅都需历经三万六千次锻打,每一次捶击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但他也明白,若任由这门手艺在乡土间沉寂,再精湛的技艺也终将被时光遗忘。当互联网成为非遗传播的新窗口,他敏锐地抓住流量机遇,以新媒体为载体,用镜头记录铁板蜕变为铁锅的全过程,分享手工铁锅烹饪的独特风味。这些满含温度的内容,不仅让 “匠合锤” 收获了大批粉丝,更打破了地域的阻隔,让全国乃至海外的消费者,都得以窥见章丘手工铁锅的匠心之美,为传承筑牢了受众根基。

传承之魂,在于让匠人有奔头。随着 “匠合锤” 的知名度不断提升,订单量持续增长,冯奇龙却没有忘记村里那些因订单稀少、收入微薄而放下铁锤的老匠人。在他眼中,“守艺” 不仅是守住技艺本身,更是守住匠人的尊严与乡土的烟火气。于是,他主动邀请分散的老匠人加入团队,构建起 “分工协作、互利共赢” 的模式:他负责产品设计、品牌推广与订单统筹,老匠人们则专注于按标准精工锻造。如今,“匠合锤” 已集结 35 位合作师傅,其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手艺人,也有 5 名被吸引返乡的年轻人。即便产品价格远高于普通机器锅,仍因过硬的品质供不应求,老匠人们不仅重新找回了职业价值,更让章丘手工铁锅的技艺在代际传承中焕发活力。
传承之翼,在于让技艺适时代。冯奇龙深知,传承绝非对传统的机械复刻,唯有贴合当代需求,老手艺才能真正 “活” 下去。他观察到,年轻消费者虽青睐手工铁锅的质感,却困扰于其笨重易锈的缺点。为此,他多次走访材料研究所,历经半年反复试验,终于研发出章丘钛锅。这款创新产品保留了手工锻打的物理不粘优势,采用食品级钛板材,重量减轻近一半,且耐高低温、抗腐蚀,使用寿命远超传统铁锅。轻便的使用体验、健康的材质保障,让章丘钛锅精准契合了现代家庭的需求,也让章丘手工铁锅的技艺,在与现代材料、现代审美结合中,完成了从 “传统” 到 “潮流” 的跨越。
如今,“匠合锤” 的产品已远销全国,海外客户也慕名定制,但最让冯奇龙骄傲的,并非亮眼的销售额,而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前来学习打锅技艺。“归乡不是逃离城市的退路,而是带着新视野、新思维回到原点,重新发现老手艺的价值。” 冯奇龙用行动证明,当传统技艺遇上青春力量,当匠心传承融入创新思维,不仅能让老手艺结出 “新果实”,更能为乡村发展注入持久活力。他的故事,既是一位 90 后传承人对匠心的坚守,更是新时代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