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康石|东北抗联在三江 (第三十九集)《三军会师 汇聚了东北抗战磅礴力量》

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壮丽史诗中,东北战场宛如一部雄浑悲壮的交响曲,而佳木斯地区的三军会师则是其中激昂澎湃的华彩乐章。这场会师

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壮丽史诗中,东北战场宛如一部雄浑悲壮的交响曲,而佳木斯地区的三军会师则是其中激昂澎湃的华彩乐章。这场会师,汇聚起磅礴的抗战力量,在白山黑水间奏响了抗击日寇的最强音。

自“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大地迅速沦陷,佳木斯这座美丽的城市沦为日寇的铁蹄之下。日本侵略者怀着贪婪与残暴,对佳木斯进行了疯狂的经济掠夺。他们霸占矿山、森林,将丰富的资源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本土,使得当地的工业遭受毁灭性打击,无数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原本繁荣的商业景象荡然无存。

在文化领域,日本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妄图从精神上奴役中国人民。学校里,日语成为主要教学语言,中国的历史文化被肆意篡改和歪曲。街头巷尾,日军的岗哨林立,宪兵队、特务横行霸道,随意抓捕、杀害无辜百姓。“集家并屯”政策让无数农民失去家园,被驱赶到狭小的“集团部落”中,生活条件恶劣,疾病肆虐,死亡率极高。

彼时,佳木斯地区的抗日力量分散且薄弱。东北抗日联军虽英勇战斗,但面临着武器装备落后、物资匮乏的困境;民间自发组织的抗日队伍缺乏统一指挥,各自为战,难以形成有效的战斗力;一些地方武装力量则在观望中徘徊,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整个抗日局势如同一盘散沙,亟待一股强大的力量将其凝聚起来。

在这艰难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成为团结抗日力量的核心。中共佳木斯地下党组织积极行动,深入各抗日队伍,宣传抗日主张,传递联合的重要性。经过艰苦的沟通与协调,1937年末,终于迎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三军会师。

在会师的那一天,寒风凛冽,但战士们的热情却如火焰般燃烧。来自不同队伍的抗日志士们,身着破旧但整洁的军装,迈着坚定的步伐,汇聚在佳木斯郊外的一片空地上。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日寇的仇恨。各部队的军旗在风中飘扬,仿佛在诉说着不屈的誓言。

会师后,部队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和改编。建立了统一的指挥系统,明确了作战计划和战略目标。军事训练紧锣密鼓地展开,战士们在冰天雪地中摸爬滚打,提高射击、格斗等技能。政治教育也同步进行,激发了战士们的爱国热情和战斗意志。从此,分散的抗日力量拧成了一股绳,成为了一支坚不可摧的钢铁之师。

三军会师后佳木斯地区的抗日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抗日联军主动出击对日军的军事据点、交通线发起了一系列猛烈的攻击。

在一次战斗中抗日联军得知日军一支运输队将经过佳木斯附近的一条山谷,他们迅速制定作战计划,提前埋伏在山谷两侧的山林中。当运输队进入伏击圈后,指挥员一声令下,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顿时响彻山谷。战士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人,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死伤惨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抗日联军成功截获了运输队的物资,包括枪支弹药、粮食和药品等,极大地补充了自身的战斗力。

然而,日军并不甘心失败,他们调集大量兵力进行疯狂报复。在敌人的残酷围剿下,抗日联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他们在山林中与敌人周旋,利用熟悉的地形,不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佳木斯的三军会师,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时刻团结一心、共御外敌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东北抗战的黑暗夜空。

在会师精神的激励下,更多的人加入到抗日队伍中来,形成了全民抗战的热潮。战士们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的事迹,成为了激励后人的宝贵财富。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我们回首那段历史,佳木斯会师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它所汇聚的磅礴抗战力量,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  康  石

202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