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一杯饮料的时候,就真的只是选了一杯饮料吗?
或许很多人都还没有意识到,选饮品不仅仅是选择“喝什么”,而是选择一个“场景开关”。
比如,工位上有一杯咖啡显得更“完整”,下午累了饿了该来杯甜甜的奶茶放松,而晚餐后来一杯酒,也意味着一天的忙碌终于结束,自我疗愈的时光正式开始了。
因此,喝什么,也是一场悦己游戏。
在这场悦己游戏里,消费者获得的是特定场景中的味蕾、情绪、健康功能、甚至社交等多重体验,自我的需求被不断正视、放大,对饮品的选择也更注重个性化,他们不满足于既定味道,并带起了新的饮品趋势——“玩饮料”,在居家、露营、便利店等场景中DIY混饮,实现味蕾自由。
图片来源:小红书
消费者的DIY热情已带火多个品类,如生椰乳、燕麦奶、冰杯、小洋酒等。在渠道端,711、罗森等便利店纷纷设置的“小酒馆”陈列区,也在成为新的货架盈利点。
图片来源:屈臣氏苏打
除了这些,还有谁在靠“混饮”赚钱?
凭着清爽百搭的气泡,苏打水正借“混饮”场景打开新增量。Foodaily注意到,不少苏打水品牌在这一场景发力,如国内率先布局苏打水品类的屈臣氏苏打,就基于苏打水的用户心智和高频消费场景,以精准、持续、沉浸式体验的“混饮”场景营销,不断推动复购。
正是这种从B端到C端持续深化“混饮专业”心智的“混饮”场景策略,让屈臣氏苏打“混”成了顶流——苏打水不仅仅是一瓶饮料,而是居家、工作、社交等场景的开关。那么,屈臣氏苏打为何选择“混饮”场景发力?又是如何实现场景占位的?
一、“万能混饮搭子”,为什么是苏打水?
“加一份意式浓缩,超好喝。”
“冲果汁,调酒,超划算的。”
如果你问:“苏打水到底怎么喝?”网友会激情安利各式混饮配方,带你打开新世界。
图片来源:小红书
基础款苏打水是一种无糖饮料,主要由水、二氧化碳、碳酸氢钠组成,虽有气泡口感,但缺少“味道”,再加上早年无糖饮料流行度低,苏打水一度非常小众。
但近几年,苏打水品类显著增长,农夫山泉、娃哈哈、康师傅等纷纷下场,《2024-2029 年中国苏打水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苏打水市场规模约达195.07亿元,2027年或将突破400亿元。
那么,苏打水为何迎爆发?不仅因为大众口味接受度提升,更得益于“混饮”场景,鸡尾酒、低度酒和咖啡新茶饮,成为苏打水普及的两大核心战场。
在咖啡茶饮领域,气泡能显著提升饮品质感,气泡果咖、汤力美式、水果气泡饮等大单品的流行,也制造了大量“气泡爱好者”,他们不仅购买现制产品和瓶装饮料,也会尝试自制“复刻”。
图片来源:小红书
在酒饮赛道,年轻人正在用“微醺”体验塑造新饮酒文化,让鸡尾酒、低度酒等快速兴起。
而在鸡尾酒文化中,“稀释”是调酒五要素之一,苏打水既能增加气泡感和清爽度,又能中和与链接风味,成为调酒师和家庭调酒的必备品。威士忌嗨棒、莫吉托、金汤力等经典大单品的普及,也让更多人了解了“混饮”文化。
图片来源:小红书@瑞格微醺学院
在饮品变迁下,苏打水在咖啡、奶茶、果茶、酒饮混饮中都占据了一席之地,一天24小时均可凭“混饮”找到消费场景,成为各类饮品提升风味口感的“黄金搭档”。
这为苏打水品牌创造了场景占位点。Foodaily观察到,已经有苏打水品牌将“混饮”作为品类心智发力点进行猛攻,屈臣氏苏打就是代表性的品牌。
深扒屈臣氏苏打过往的布局动作,以及近几年的渠道布局和营销玩法、品牌社媒运营策略可以看出,作为中国大陆市场最早打响“苏打水”品牌认知的产品之一,屈臣氏苏打早在2010年前后就已布局大卖场、便利店和酒吧渠道,深入各类混饮消费场景,在混饮中已经占据了一定的行业心智。
随着咖啡、鸡尾酒文化在国内快速传播开来,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公认最“卷”的市场,在饮品新风味、新原料、新品类的挖掘上创意层出不穷,混饮配方高度多元化、复杂化,为了适应消费者日益多元的混饮创意需求,屈臣氏苏打也在实时更新产品阵容,延展多个产品线,满足不断外延生长的混饮场景。
例如,除了苏打汽水、汤力汽水、干姜汽水、盐味苏打汽水等经典产品之外,近年来,屈臣氏苏打还推出了清爽独特的草本风味系列和茶苏系列,扩充了风味选择。
图片来源:小红书
这让苏打水在调饮中的可玩性大大提升,适用于更丰富的混饮场景,如风味气泡美式、创意特调等,也为品牌不断探索新的消费触点创造了条件。比如“早C晚A”一词从护肤概念拓展到饮品赛道,成为当代年轻人早饮咖啡(Coffee)晚喝酒(Alcohol)的生动写照,屈臣氏苏打也敏锐洞察这一趋势,快速布局咖饮门店、夜场等精准场景,让“专业混饮”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