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千门36局之上屋抽梯局!

上屋抽梯局的逻辑上屋抽梯局的核心,在于通过制造假象、设置陷阱,让对方误以为自己处于有利位置,引导对方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动

上屋抽梯局的逻辑

上屋抽梯局的核心,在于通过制造假象、设置陷阱,让对方误以为自己处于有利位置,引导对方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动,然后抽走他们依赖的支撑,使其陷入困境,接着利用他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上屋抽梯局的布局

"上屋抽梯"局,是一种手段诡诈的计谋,自古为兵法家所秘密传授,用来制服敌人、驾驭他人,无不精妙到极点。它的方法在于引诱敌人深入,然后断绝其退路,使其欲罢不能,只能听从我的命令。现在大略陈述其步骤,希望大家能多少领会一些。

第一步:布局设饵

布局,必须先了解敌情,明白对方的需求,然后才能投其所好,设下诱饵来引诱他。就像渔夫对于鱼,必须用香饵才能钓到。所以布局之初,先用微小的利益示人,或者用虚言打动其心,或者用实利诱惑其志。这个诱饵,并非真心要给他,而是想借此牵住他的鼻子,引他进入圈套罢了。

比如刘琦对于诸葛亮,起初以请教自救之计为名,而诸葛亮就用危言耸听的话,让他害怕进而寻求对策,这就是布局设饵的开始。

第二步:诱敌深入

诱饵已经设下,就需要引诱敌人深入。对方见到利益而心动,必定想得到它才满足。这时布局者,应当用言语安抚,显示前方是坦途,让对方不生疑虑。或者再制造一些小胜利来坚定他的信心,让他越陷越深,欲罢不能。

比如诸葛亮对于刘琦,先用"上屋"的比喻,说明高瞻远瞩的道理,让刘琦心生向往。接着又用"抽梯"的比喻,暗示危机,而实际上是想借此试探他的真实想法。刘琦果然中计,越听越心惊,越心惊就越想寻求解决之道,这就是诱敌深入的成功。

第三步:断其援应

敌人已经深入,就需要断绝他的支援和接应。他此时孤立无援,只能听从布局者的命令。或者离间他所亲信的人,或者夺去他所依赖的东西,或者用他所畏惧的事物来恐吓他。所有这些方法,都是为了断绝他的援应,使他陷入绝境。

比如诸葛亮对于刘琦,知道他的父亲(刘表)想废长立幼(废掉长子刘琦立幼子刘琮),而蔡瑁、张允等人又是支持刘琮的羽翼。所以先用言语挑拨,使刘琦与蔡瑁、张允产生嫌隙。接着又用"抽梯"之计,让刘琦明白他父亲的心意已决,而蔡瑁、张允等人又不可依靠,这就是断绝其援应的策略。

第四步:陷之死地

援应已经被断绝,敌人就陷入了死地。这时布局者,应当用言语胁迫,使他不得不服从。或者向他说明利害关系,让他知道服从就能生存,不服从就是死路;或者向他陈述大义,让他知道服从就光荣,不服从就耻辱。他已经陷入死地,只有听从命令,以求一线生机。

比如诸葛亮对于刘琦,在断绝其援应之后,又向他说明"上屋抽梯"之计的用意,让刘琦知道只有依照这个计策行事,才能保全自身、安身立命。刘琦果然听从了,于是得到了脱身自救的办法,这就是将敌人陷入死地而使他听从命令。

第五步:乘胜追击

敌人已经服从命令,就需要乘胜追击,以取得完全的胜利。或者借此机会控制他的生死,或者借此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乘胜追击,使敌人不再有回头反顾的想法。

比如诸葛亮对于刘琦,在帮他得到脱身之计后,又顺势教导他"韬光养晦"之道,让刘琦知道今后应当如何自处。同时又借刘琦之口,将自己的名声传播出去,让天下人知道诸葛亮的智慧。这就是乘胜追击,以竟全功。

"上屋抽梯"之局,虽然是手段诡诈,但如果使用不当,也足以害了自己。布局者,应当先审时度势,了解敌我双方的强弱,然后才能施展此计。如果敌人势力强盛而我方势力弱小,或者敌情不明而我方情况已经暴露,那么这个计策就不能使用。用了反而会被敌人所利用,自取其辱。

所以善于布局的人,必须先了解敌情,然后才能制服敌人;必须先明了自身情况,然后才能保全自己。这是"上屋抽梯"之局的关键要义。

上屋抽梯局的案例

隋末唐初,李渊反隋之计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隋炀帝荒淫无度,百姓生活困苦。唐国公李渊当时是太原留守,他的儿子李世民虽然年纪还轻,但智勇双全,见识超群。李世民曾用虚张声势的计策,解除了突厥对雁门的围困,名声传遍朝野。他观察到隋炀帝的暴政,知道隋朝命运将尽,于是下定决心要推翻隋朝。然而,李渊对隋朝比较忠心,并且立下过显赫战功,想要说服他起兵反隋,非常困难。

当时,隋炀帝在晋阳设有行宫,李渊兼任晋阳宫监,裴寂是他的副手,两人交情深厚,常常饮酒到深夜。李世民找到裴寂,与他共同谋划反隋大计,希望他能帮助自己说服父亲起兵。裴寂同意了。于是,他趁李渊酒醉时,安排了几名行宫中的宫女去服侍李渊。李渊醒后大惊失色,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几天后,裴寂邀请李渊到家中饮酒,并与李世民约定好,趁机劝谏。酒喝到一半,裴寂突然说:“如今皇帝残暴,百姓怨声载道,到处都在打仗,晋阳城外就是战场。大人您如果拘泥于小节,坚持效忠隋朝,那么上下都会成为您的敌人,您必定会遭受讨伐,面临严酷的刑罚,这是一条危险的路。大人您为什么不顺应民心,起义兵,转祸为福呢?这才是顺应天时民意的举动,您觉得怎么样?”李渊听了脸色大变,生气地说:“您是想用灭族的大罪来害我吗?”裴寂回答说:“大人您私下享用了宫女,这已经是犯下灭族之罪了。”

李世民在窗外听到这里,便走进来,继续劝说父亲。李渊愤怒地斥责他:“你怎么敢说这种话?我现在就把你送到官府,告你谋反!”李世民说:“儿子我观察天下大势,所以才敢这么说。父亲如果要告发我,我万死不辞。”李渊哽咽着说:“我怎么会忍心告发你呢?只是这件事必须极其谨慎,不要再说了,让我好好考虑一下。”

回家后,李渊反复思量:一方面,私自享用宫女,退路已经断了;另一方面,李世民反隋的决心已定,必然会牵连到自己。无奈之下,李渊最终决定起兵反隋,后来成为唐高祖。这就是“上屋抽梯”之计,使得李渊别无选择,只能反隋。

明太祖朱元璋,廉政谈话之隐

明朝刚建立时,太祖朱元璋为了防范贪污腐败,巩固江山,每当任命地方官员时,必定告诫他们说:“守住自己的俸禄就像守着一口井泉,水量虽然不多,但泉水甘甜清爽,可以每天汲取,永远不会干涸。如果贪求俸禄以外的钱财,就如同跳进洪水急流,虽然可能一时暴富,但最终必定会遭到灭顶之灾。”

这番话表面上是忠告,实际上是让官员陷入“守井”的境地,使他们不得不保持廉洁。这也如同“上屋抽梯”,让他们没有退路。

清初于成龙,清廉自守之局

清初,官员于成龙为官清廉,推行了许多善政,深得民心。他担任黄州知府时,遇到连年饥荒,他一方面上书请求免除赋税,赈济灾民;一方面组织百姓生产自救,自己则吃粗粮野菜,把俸禄都用来救灾。

这也是“上屋抽梯”之计,将自己置于清贫困苦的境地,迫使自己不得不为百姓谋福利,最终赢得了百姓的爱戴,被誉為“于青菜”。

现代“杀猪盘”,网络诈骗之诡

当今社会,网络诈骗横行,其中所谓的“杀猪盘”尤为狡猾。犯罪分子隐藏在交友平台上,将自己包装成高学历、高收入的成功人士,与受害人建立感情关系,虚构共同组建家庭、创造美好未来的蓝图。然后,他们向受害人展示虚假的投资平台盈利记录,诱使受害人投资,实际上是为了诈骗钱财。

这就是现代版的“上屋抽梯”,使受害人陷入情感和投资的双重陷阱,无法自拔,最终导致人财两空。

科技领域,创新陷阱之谋

在科技界,也存在“上屋抽梯”的计谋。一些创新企业为了吸引投资,夸大其词,虚构技术突破和市场前景,使投资者陷入盲目乐观的境地。一旦投入资金,投资者就会发现技术难题重重,市场前景黯淡,投资难以收回。

这就是科技领域的“上屋抽梯”,诱使投资者步入陷阱,最终导致严重损失。

人生抉择,自我激励之策

在人生道路上,也可以运用“上屋抽梯”的策略。当面临重大抉择而犹豫不决时,可以把自己置于没有退路的境地,迫使自己作出决定。

例如,在求学道路上,如果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放弃安逸的生活,刻苦学习。这就是自我激励式的“上屋抽梯”,使自己别无选择,只能勇往直前,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又比如创业之路,需要放弃稳定的工作,投身未知的领域。

这也是一种“上屋抽梯”之计,使自己没有退路可言,只能全力以赴,最终创造辉煌。

上屋抽梯局的总结

自古以来,在天地初开、万物生长之时,善于运用智谋的人就应运而生。这“上屋抽梯”的计谋,实在是人心幽深微妙、世事复杂多变所造就的。人活在世上,没有不追求利益、躲避灾害,趋向吉祥、避开凶险的。于是,智者设下圈套,诱使对方进入,如同狐狸的媚惑,又似蛇的蜿蜒。先提供“梯子”让人登上“屋顶”,然后再抽掉“梯子”使其无法下来,这就是“上屋抽梯”的精髓所在。

在军事上,此计尤为常用。 战场之上,形势瞬息万变,生死就在顷刻之间。善于运用此计的人,必定深通兵法,洞察敌情。有时假装败退,引诱敌人深入;有时虚张声势,以壮大军威。敌人看到有可乘之机,必然奋勇向前,却不知这已是诱敌深入的计策。等到敌人深入我方腹地,突然炮声隆隆,伏兵四起,这才明白中计。那时,敌人已成瓮中之鳖,插翅难逃。而我军则乘胜追击,斩杀敌将、拔取敌旗,大获全胜。这就是“上屋抽梯”在军事上的应用。

在商业领域,此计也有其妙用。 商海沉浮,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自古如此。善于运用此计的人,必定洞察市场,把握商机。有时与人结盟,共同发展;有时暗中布局,等待时机。竞争对手见其结成联盟,必然心生忌惮,不敢轻举妄动。等到时机成熟,突然传出联盟破裂的消息,对手措手不及,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而我方则趁机扩张,独步商界。这就是“上屋抽梯”在商业上的应用。

在政治斗争中,此计更能显现其威力。 朝堂之上,权谋交错,人心难测。善于运用此计的人,必定精通人性,善于观察时局。有时拉拢盟友,共同制约强敌;有时暗中挑拨,离间对方阵营。对手见其盟友众多,必然心生忧惧,不敢妄动。等到关键时刻,突然发生盟友反目的事情,对手便如坠深渊,无力回天。而我方则顺势而为,掌控大局。这就是“上屋抽梯”在政治上的应用。

然而,此计虽然精妙,使用时也必须谨慎。 因为人心难测,世事如棋。一旦计谋败露,必定会遭到反噬。所以运用此计的人,必须先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同时必须深藏不露,不动声色。如同雄鹰攻击野兔,必待其松懈;如同恶狼捕食羔羊,必寻其破绽。等到时机完全成熟,才能付诸行动。而且行动必须果断,不留余地。如同秋风扫落叶,一扫而空;如同烈火燎原,势不可挡。这是运用此计的关键要领。

“上屋抽梯”之计,虽然是权谋中诡谲之道,但也有其可取之处。因为世事纷繁复杂,人心深不可测。如果事事都坦诚相待,难免会受制于人。所以善于运用此计的人,必定能洞察人心,把握时机。在纷扰之中保全自己,在危难之际转危为安。这是智者的能力体现。

但是,智者也必须明白:权谋诡计,终究不是正道。 如果一味追求私利,而不顾他人死活,最终必定会招致天怒人怨。所以运用此计的人,必须心存善念,不可过于狠毒。同时必须行事公正,不可因私情而有所偏袒。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而且,“上屋抽梯”之计,虽然能一时得利,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因为人心难测,世事多变。今天的盟友,可能变成明天的敌人;今天的敌人,也可能成为明天的朋友。所以智者应当以真诚待人,以信誉立身。这样才能广结人缘,得到更多的帮助。这才是长久之计。

“上屋抽梯”之计,犹如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就能克敌制胜;使用不当,反而会伤害自身。所以智者必须审慎使用,不可轻率行事。同时要时刻自我反省,不忘记最初的本心。这样才能驾驭这种权术,而不被权术所驾驭。

况且,人生在世,各有追求。或是为名利,或是为情感,或是为信仰。但无论追求什么,都需要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如果一味依赖权谋诡诈之术,必然难以成就大业。所以智者应当以诚信为根本,以勤奋为基础。这样才能行得稳、走得远,最终成就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