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医对白细胞偏低有什么医治办法?

肿瘤的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在精准攻击病灶的同时,常常会引发一系列伴随问题,其中,白细胞计数下降即白细胞减少症,是临床上极

肿瘤的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在精准攻击病灶的同时,常常会引发一系列伴随问题,其中,白细胞计数下降即白细胞减少症,是临床上极为常见且不容忽视的现象。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数量的锐减直接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不仅使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增加治疗风险,严重时还可能因指标不达标而被迫中断或延迟既定的治疗方案,影响整体康复进程。

面对这一难题,现代医学通常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药物进行干预。而传统中医学则提供了另一维度的认知与应对策略。中医并不将白细胞减少看作一个孤立的血液指标问题,而是将其视为机体整体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

中医理论认为,放化疗手段的性质属于热毒或邪气,在祛邪的同时会严重耗伤人体的正气,损害气血、伤及脏腑,尤其是作为先天之本的肾与后天之本的脾。肾主骨生髓,为造血之源头;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泉。一旦脾肾受损,气血生化无力,骨髓造血功能便会减弱,从而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因此,中医的调理核心在于扶正固本,通过调养脾肾、补益气血,激发并恢复人体自身的造血机能,从而提升白细胞。现在就跟大家聊聊,关于中医对白细胞偏低的3个医治方案。

方案一、食疗为基,为升白提供物质基础

首先,以食为药、以养为先的饮食调理,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基础环节。中医食疗的精髓在于辨证施膳,即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与症状表现,有针对性地选择食材。这并非简单的营养补充,而是运用食物的性味偏性来纠正机体的失衡状态,从而为白细胞的恢复与生成创造有利的内在环境。

例如,当患者表现为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时,多属于脾胃气虚,此时的饮食应侧重于健脾益气,可以将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等熬制成粥,或在汤品中加入黄芪、大枣,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若患者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咽燥等肝肾阴虚的征象,则应选择枸杞子、桑葚、黑芝麻、甲鱼等食材来滋补肝肾之阴。对于多数放化疗后气血两虚,见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的患者,则需气血双补,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选用当归、熟地黄、龙眼肉、阿胶等药食同源之品。通过长期坚持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与造血基础,为辅助提升白细胞水平提供持续支持。

方案二、外治为辅,激发经络辅助升白

在饮食调理的基础上,内外同调的中医外治法,通过对体表经络穴位的有效刺激,也能够起到调整脏腑、促进气血生成的作用,从而辅助提升白细胞。这类方法操作便捷,不良反应少,在预防和辅助治疗白细胞减少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针刺与艾灸是其中的核心手段,通过对特定穴位的操作来激发经气、协调阴阳。临床上,常选取能够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要穴足三里,以及能够同时调补脾、肝、肾三脏的三阴交。同时,针对背部膀胱经上的脾俞、肾俞、膈俞等背俞穴进行针刺或艾灸,可以直接向相应脏腑输布经气,起到补益脾肾、充养气血的功效,这对于改善骨髓造血功能、促进白细胞回升都很重要。

对于不便接受针刺的患者,穴位贴敷是很好的选择,即将具有补益作用的中药研末调成糊状,贴敷于大椎、脾俞、肾俞等穴位,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作用于经络。此外,使用黄芪、当归、鸡血藤等具有温经通络、补气养血功效的中药煎煮汤液进行足浴,不仅能借助温热效应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更能让药力通过皮肤吸收,起到温煦脏腑、调和气血的作用,进而对白细胞水平的稳定与回升起到积极的辅助效果。

方案三、中成药为本,精准干预促进升白

当饮食调养与外治法的效果尚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或白细胞下降程度较为明显时,便需要使用中成药或中药汤剂进行更为精准的干预,以达到辅助提升白细胞的目的。在众多中成药中,以扶正固本为核心治疗思路的药物尤为关键,升血调元颗粒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理解这类药物的作用,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现象,其深层机理是中医治病求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一,遵循肾主骨生髓的中医理论,其处方中鸡血藤能促进骨髓细胞增殖、刺激造血祖细胞生长,对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损伤有恢复作用,制首乌可滋补肾阴、益肾填精,二者协同为骨髓造血过程提供物质基础、改善骨髓功能环境,从源头保障骨髓生血功能,为白细胞生成提供动力;同时处方中含骨碎补,能补肾活血,女贞子可滋补肝肾,其活性成分齐墩果酸能促进小鼠骨髓干细胞及粒系祖细胞增殖,进一步辅助改善骨髓造血环境。

其二,考虑脾为后天之本的中医认知,处方中搭配黄芪、党参等成分,黄芪能补气固表,其活性成份黄芪苷对射线引起的末梢血液白细胞减少有升高作用,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党参可健脾益气,二者协同增强脾胃运化能力;同时处方中含麦芽,能健脾化积,佛手可行气疏肝,共同促使饮食摄入的营养高效转化为化生气血的精微物质,为造血提供持续的后天支持,这对白细胞恢复非常重要。

可以看出,升血调元颗粒主要通过多靶点、整体性干预稳定并提升白细胞。这种标本兼顾的综合作用,在提升白细胞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色淡白、头晕眼花、纳呆等气血两虚相关症状,提高整体生活质量,为后续治疗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尤其适用于肿瘤放化疗患者,可在放化疗前预防性使用、放化疗期间保障治疗顺利进行、放化疗后单独或与集落刺激因子联合使用以巩固疗效。

需要提醒的是,每位患者的病情与体质存在差异,切忌自行诊断、盲目用药。在遵循现代医学规范治疗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融入中医药辨证施治,能够为肿瘤患者的康复之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资料: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等。"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版)。"#i{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9.23(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