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山东的酒桌文化,背后到底藏着什么?

小时候,孩子上了初中、高中,要是跟着大人去亲戚朋友的聚餐,就有个义务 —— 端茶倒水。得盯着桌上的叔叔长辈,谁杯子里水少

小时候,孩子上了初中、高中,要是跟着大人去亲戚朋友的聚餐,就有个义务 —— 端茶倒水。得盯着桌上的叔叔长辈,谁杯子里水少了、快没了,就赶紧端茶壶倒上,有时候还得倒酒。

还有 “满酒浅茶” 的说法,倒酒要倒得满满的,用山东话说就是 “浮溜溜溜的”;倒茶不能太满,多倒几次才显得尊敬。

在不少地方,有的小孩做得特别好。他们看得准,知道该给谁倒,马上就过去,倒的时候还能有说有笑、落落大方,把大人们哄得直夸,说这孩子有眼力劲儿,长大肯定有出息。

但有的半大孩子就不行,又紧张又木讷,端茶倒水像个呆子。用山东话说就是 “一点都不熟透”,没眼力劲儿、不会来事儿,虽说不是什么大错,可总被人说。

我小时候过节给一大桌亲人敬酒,就觉得特别尴尬。长大以后,在人际和工作里应付这些,还是有压力。比如在大国企,上了酒桌也得有眼力劲儿,原来是给叔叔长辈们倒,现在要给领导倒,还得敬酒、说祝酒词,这让很多人受不了。

我刚工作时,领导带我跟另一个领导的团队吃饭。我得给对方领导敬酒,我说 “领导我敬您一个”,他却问 “你敬我啥,不得说几句话吗”。我本来就木讷、不善言语,小时候怕被问话,长大被领导问还是嘴笨。最后磕磕绊绊的,也没说出完整的祝酒词。

那领导当场就带着鄙视的笑说:“小齐啊,你下次能不能把祝酒词背熟了再来吃饭?” 我永远忘不了他那鄙夷的眼神和笑容,这对刚入职场的我来说,真是深刻的一课。

其实这根本不是有没有眼力劲儿、出不出头的事,就是尊卑有别、等级分明的服从性测试。得讨好上级,才能获得关爱、怜悯,工作后还得靠这个求升职加薪、要资源。而那些上级,在被讨好的时候会特别享受。就像有人说的 “媚上者必欺下”,在单位里,靠讨好领导上去的人,当了领导后,也会想享受被下属讨好的感觉,因为他们自己舔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有下属了。

外省来山东的人,很多都懂给领导倒水的尴尬和局促,真理解不了为啥领导不能自己倒。我 都35 岁了,回老家吃饭,人多时,父母还会让我给叔叔阿姨、长辈敬酒,那时候,我儿子都上小学了,他们说了我一辈子,真的快崩溃了,有一次直接在酒桌开骂了。

不过现在体制内好多了,禁酒令出来后,爱搞酒桌的领导不敢明着聚餐了。有的会搞小团体去家里或私密地方,但那跟普通职员没关系,能去那种小团体的,也不是初入职场需要服从的人了。我真感谢推出禁酒令的人,从小就被说不会来事、没出息、读书读傻了,特别讨厌这种没意义的聚餐,而且禁酒令不禁家里,也不影响家庭聚会。

还有像某大学,有学生勤工俭学,伺候领导,就因为给领导沏茶时候,水倒的太满被辞退。两个老师打网球,商量喊学生去专门捡球伺候。不光学校,职场也这样,真是哪哪都衙门化。

有人说 “让孩子有眼力见的家长本身就是最底层”,我觉得很有道理。家长自己没本事,就像让孩子表现优秀,受到别人夸奖,然后自己就会很有面子。

我虽然很讨厌这种饭桌文化,但不得不说,会这一套的人活得还挺舒服,他们能拿到很多的资源。不过我适应不了,这也是我当初辞职当个体户的原因。我能力有限,没法适应这种游戏规则,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大单位里的江湖规矩多是尊卑有序,上下级那套。

我坚决反对这种酒桌服从性测试文化,反对举杯还要造句的文化,反对压迫年轻人的文化。希望咱们的孩子和下一代,能在自由平等、尊重个性的环境里长大。也希望不管是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还是保洁、保安,大家都是平等的关系,能互相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