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0年的数据和历史参照对AD不利,但仍留有让人乐观的空间

去年九月,我曾撰文探讨达拉斯独行侠在出人意料地闯入总决赛后,如何保持竞争力的宏观问题。在讨论凯里·欧文时间线问题的文章中,我曾深入分析了基于其年龄、伤病史和历史参照,我们切实地期待欧文能多保持几年巅峰状态。当时也确有理由保持乐观。
然而风云突变。卢卡·东契奇被交易,欧文因前十字韧带大伤,在即将到来的新赛季中,他将至少缺席前半程的大部分比赛。独行侠失意地落入乐透区,却抽中状元签一举摘得库珀·弗拉格,获得了近年最出色的新秀天才之一——这让球队的长期未来远比四月份时光明许多,当时伤痕累累的独行侠在附加赛中不敌孟菲斯灰熊,无缘季后赛。
但就本赛季短期未来而言,我要提出的关键问题与我去年九月的议题如出一辙:一位出勤履历不佳的32岁超级球星,能否再保持至少一年的巅峰水准?
只是这次主角不再是欧文,而是安东尼·戴维斯。
和之前一样,在我进行此般分析之时,得感谢我的朋友、伤病情报网站InStreetClothes.com创始人杰夫·斯托茨,他为历史伤病相关数据提供了宝贵意见和帮助。
1. 最大的前提:“若保持健康”
“如果戴维斯能连续保持健康赛季,他自然就是前十球员。”
“客观而言,这是位前十级别的球员,健康时更是最顶尖的攻防俱佳球员之一。”

这是今夏独行侠主题的各路播客在关于安东尼·戴维斯的讨论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两段表述。这些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就在上上个赛季,戴维斯的表现无可争议:场均24.7分、12.6篮板外加2.3盖帽,在年度最佳防守球员评选中名列第四,入选二阵以及一防,并再次跻身全明星。
当然,戴维斯的关键,始终在于“如果/何时能保持健康”这个前提。
在那个杰出赛季之后,他持续展现前十水准,在2024-25赛季初为湖人打出火爆开局。但最终又成了一个伤病缠身的赛季:脚跟挫伤、腹部和内收肌拉伤接连不断,迫使他缺席了多达31场比赛,来到独行侠后更是仅出战9场。AD近期的健康问题并未终结。今夏有报道称他接受了视网膜脱落修复手术,这无疑又让独行侠球迷心惊胆战,也导致他较晚参与5对5的训练。
2. 最佳阵容评选:属于年轻人的奖项
重回戴维斯巅峰期还有多久的问题,我认为真正的关键在于:即便保持健康,在他步入32至33岁的赛季(明年三月将满33岁)时,还能否稳居联盟前十?
为探寻历史先例,我以解析最佳阵容(包括一到三阵)作为研究起点,回溯至1994年,涵盖超过30年的数据。毕竟入选最佳阵容是球员跻身联盟前10-15名讨论范围的重要标志。

(1994年以来入选最佳阵容球员的年龄分布)
从数据中得到的首要结论是:最佳阵容评选实为属于年轻人的奖项。入选最佳阵容的球员平均年龄仅为27.5岁。
在32年内的总计480个席位中,仅78席(16%)来自赛季开始时年满32岁或以上的球员。自1994年以来,仅有36位老将还能获此殊荣,其中勒布朗·詹姆斯(9次)、卡尔·马龙(6次)和斯蒂芬·库里(5次)尤为耀眼。
3. 大个子的巅峰来得更早?且看这份精英名单
分析的下一步是检验最佳阵容评选是否因位置而异,从而将研究范围缩小至与戴维斯更具可比性的大个子球员。结果也确实显示出了差异:中锋的年龄分布曲线表明他们的巅峰期往往早于小个子后卫。

(最佳阵容中不同位置的年龄分布)
现在或许有人会争辩,AD并非传统中锋,独行侠意图让他担任大前锋来构建新时代,以减轻其在年近35岁时的负荷与损耗。
为给戴维斯寻找历史参照(32岁后入选最佳阵容的球员),我将名单缩小至仅包括中锋和大前锋。我排除了那些在前后场位置间摇摆的球员,如多米尼克·威尔金斯、丹尼斯·罗德曼、德特雷夫·施拉姆夫、斯科蒂·皮蓬、勒布朗·詹姆斯、吉米·巴特勒、德玛尔·德罗赞、凯文·杜兰特和科怀·伦纳德,他们有许多时间游走于小前锋与大前锋之间,而非像戴维斯等大个子那样在攻防两端都更靠近篮筐。
因而自1994年以来,实际上仅11名大个子球员在32岁或以上年龄入选过最佳阵容。若细究,这些入选大多发生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那是当今更快节奏、注重空间的时代之前,由身体对抗型大个子主导的时期。

2010年以来,仅四名球员符合标准:德克·诺维茨基、蒂姆·邓肯、保罗·加索尔,以及拉马库斯·阿尔德里奇——也是离我们最近的,在2018年达成此成就。我认为这四人应足以为对比戴维斯的年龄曲线和最终衰退提供基准,但出于拓宽样本,我也将防守尖兵纳入考量。因此我转而考察2008年以来的最佳防守阵容情况。

通过将范围扩展至最佳防守阵容,又有五名球员加入32岁后仍保有高影响力赛季的名单:马库斯·坎比、凯文·加内特、布鲁克·洛佩兹、德雷蒙德·格林和鲁迪·戈贝尔。
4. 32岁后入选最佳阵容或最佳防守阵容的大个子球员伤病史
在研究上述提到的球员时,我的初步印象:除开少数例外,他们中的大多数在职业生涯早期就已展现出惊人的耐久度。为验证这一假设,我仔细计算了每位球员每个赛季的缺阵场次,并追溯至1984年,即名单中最年长球员开启职业生涯的年份。

(32岁后仍能入选最佳阵/防阵的大个子在31岁之前的缺阵场次)
我还计算了缺阵比赛场次的百分比,毕竟需要考虑球员进入联盟年龄的差异,如戴维斯19岁进入联盟,而邓肯为21岁,坎比为22岁,尤因为23岁。

(32岁后仍能入选最佳阵/防阵的大个子在31岁之前的缺席率)
排名顺序虽有所变动,但不至于天翻地覆。大多数在32岁后入选最佳阵容的球员,尤其是在现代NBA中较近期达成此成就的,也都出自高出勤率的球员中。不幸的是,戴维斯却在缺阵场次榜单上高居首位。
5. 保持谨慎乐观的理由,以及马库斯·坎比的有趣案例
到目前为止的数据可能让独行侠和AD的球迷感到不安,而下一张图表——我将名单扩展至包含更多近期有影响力但缺乏早期球员那样持久巅峰期的大个子,恐怕也无力缓解这种紧张情绪。但请稍安勿躁。

(更多大个子在31岁之前的缺席率)
戴维斯职业生涯的缺阵情况确实位居这些大个子中的前列,数据上接近于阿玛雷·斯塔德迈尔、肯扬·马丁和克里斯·韦伯等球员。这些球员的巅峰期,某些情况下甚至是整个职业生涯,都因源源不断的伤病侵袭而被迫缩短。但在与斯托茨交流并深入研究伤病数据库后,我认为戴维斯仍保有希望,那便是他所遭遇的伤病类型。
在我所进行的对比中,斯托茨记录下的戴维斯伤情比其他任何大个子都多,但其中大部分只是轻微伤病。像克里斯·韦伯、德怀特·霍华德、乔金·诺阿和杰梅因·奥尼尔这样的球员,都曾因背部或下肢遭受重大伤病并接受手术。而戴维斯职业生涯中仅接受过一次上述主要身体部位的手术(16年左膝髌韧带受伤后进行了手术,并因此错过了里约奥运),更符合斯托茨所说的“一堆小毛病”。
因而我觉得马库斯·坎比是一个有趣的参照点,他是少数在32岁前缺阵比赛百分比高于戴维斯的球员之一。坎比和戴维斯一样,背负着“玻璃”大个子的标签,其职业生涯也遵循着类似的模式:各个赛季都分布着大量缺阵场次,但没有一次是真正灾难性的大伤。但坎比在三十岁出头时摆脱了一部分此种“恶名”。从2005年到2008年,即31岁到33岁间,他连续三年领跑联盟盖帽榜,借此两度入选一防,外加一次二阵,并在2007年达到顶峰,荣获年度最佳防守球员——时年刚满33岁,正与戴维斯来年春天的年纪相同。更重要的是,从32岁到35岁的四个赛季里,他分别出战了70、79、62和74场比赛,场均上场时间均超31分钟。

我并非在这里预言戴维斯将完全重走这样一条路径。但关键在于,历史上确实存在先例,一个频受伤病困扰的运动型防守核心,可以在职业生涯后期改写叙事。当然,两人之间还是有一个重大区别:当戴维斯进入32-33岁赛季时,他已经比同期的坎比多打了整整三个赛季、241场比赛以及近11000分钟。
话虽如此,也没哪支球队比达拉斯独行侠更具条件来管理这种损耗了,他们现在拥有联盟最深度的前场之一。戴维斯将无比奢侈地与德雷克·莱夫利二世和丹尼尔·加福德这两位堪任正印的中锋并肩作战,这是他自21-22赛季以来在洛杉矶时就一直渴求的,当时他的前场搭档还是36岁的霍华德和33岁的小乔丹。再加上P.J.华盛顿和新秀库珀·弗拉格,这两位都可出任大前锋,并在不同阵容中灵活调整位置,贾森·基德在AD的负荷管理方面拥有充足且全面的选择。
基德所要面临的关键挑战,便是在欧文赛季前段缺阵期间克制住诱惑,避免让戴维斯过度承担得分和主攻点的重任,而使其负荷过重。拥有弗拉格、克莱·汤普森、丹吉洛·拉塞尔、P.J.华盛顿、纳吉·马绍尔等人,独行侠的阵容深度应足以分担这份压力。

(戴维斯[绿]、坎比[蓝]和加内特[红]的EPM比较折线图)
而一旦欧文有望恢复状态,弗拉格也成长为一名得分手和持球创造者,对于戴维斯和独行侠而言,更明智的长期道路或许是让他完全转型为防守支柱,而不再承担过多的进攻重任。这正是年近35岁的凯文·加内特,在同样天赋云集的凯尔特人所完成的转型。加内特和坎比一样,在这个定位上取得了成功,在34岁和35岁时仍入选一防和二阵,并将自己的影响力延续到了近四十岁。
也许这种转型将在本赛季开始,或者戴维斯仍能证明他依然能做到攻防俱佳,并让自己重回联盟前十的讨论之中。独行侠交易得到他时,完全清楚自己正参与一场豪赌,而历史表明,大个子在三十五岁左右还能继续留在顶峰的只有凤毛麟角。如果关于健康的叙事最终能被扭转,独行侠也该会欣然接受AD向防守端转型,从而去换取更长时间的高水平表现。在那之前,“若保持健康”仍将是每次关于安东尼·戴维斯的讨论中,都如影随形的那个注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