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干口渴在辨证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辨证要点,没有口干口渴即津液未伤,在经方家眼中,津液也代表阳,比如胡希恕先生所讲《金匮要略》水肿篇,“.......水是这样,津液在仲景的书里常叫做阳气。因为这个水它能化气,所以津液他也叫做阳气。”
有一句成语叫:“生津止渴”真正的能让人不口干,不口渴的并不是简单的“水”,而是水液汽化后与水谷精微物质结合而成的“津液”,只有津液才能止渴。所以古人就有了一句成语生津止渴。
胡希恕先生解读这一段,认为白虎加人参汤止渴的关键药是人参,而白虎汤重在清热,让津液耗散的速度慢下来,如果要进一步生津止渴,就需要加入人参(现代主要用党参替代),人参的功效不仅仅在于补气、生津液,还有大补元气,安神益智的功能。人参的功能党参是不可能完全替代的。再看“五苓散证”与“猪苓汤证”的区别:五苓散证:因气化失司水湿内停,兼表邪未解,症状以小便清长,口渴不欲饮为特征。多用于水肿、泄泻、痰饮等属寒湿证者,如急性胃肠炎、肾病水肿。猪苓汤证:因水热互结伤阴,症状以小便赤涩,渴欲饮水,且多饮,心烦不寐为特征。适用于泌尿系感染、肾炎等阴虚湿热证,尤其伴血尿者。至于其他方证口渴多带有或然证,并非以渴为主证,可临证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