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懂点历史赵富贵
编辑|阿贵
5月27日,《以色列时报》爆料称,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在通话中因伊朗核问题爆发激烈争吵。
前者主张通过外交协议“约束伊朗”,后者则要求“物理摧毁核设施”,双方分歧尖锐到特朗普直接派出亲信赴以色列“下最后通牒”。
然而问题在于,这场争吵不仅是美以战术分歧的缩影,更暴露了以色列试图在中东“反客为主”的野心。
对内塔尼亚胡而言,美伊谈判成功意味着以色列战略价值下降;但对特朗普来说,以色列若阻挠其“大协议”捞取政治资本,美国可不会惯着。
美以翻脸:从蜜月到博弈
“告诉内塔尼亚胡,在伊朗问题上你只能听我的!”这是特朗普在通话后撂下的狠话。这一幕与2025年2月的美以“蜜月期”形成鲜明对比。
当时特朗普刚连任便高调接待内塔尼亚胡,承诺“支持以色列清空加沙”,甚至抛出“美国接管加沙”的惊人之语。
然而短短三个月后,这对“亲密盟友”的裂痕已难以掩饰。
从利益角度看,特朗普的转向早有预兆。5月14日,特朗普绕过以色列突访沙特、卡塔尔、阿联酋,一举签下超2.4万亿美元投资协议,甚至收下卡塔尔王室价值4亿美元的专机礼物。
当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IF)和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的资产规模合计超过2.2万亿美元时,以色列每年从美国获得的38亿美元军事援助瞬间显得“不够看”。
用特朗普支持者的话说:“沙特给的是真金白银,以色列只会要钱打仗。”
趋势预判上,这倒验证了以色列前驻美大使的哀叹:“我们正从‘不可或缺的盟友’沦为‘可替代的棋子’。”
当美国试图用沙特投资对冲中东战略收缩成本时,以色列的“桥头堡”地位已岌岌可危。
伊朗协议:特朗普的执念VS以色列的噩梦
“我有能力达成一项既符合美国、也符合以色列利益的协议。”特朗普在争吵中反复强调这句话,但内塔尼亚胡的回应直戳痛点:“协议根本约束不住伊朗!”
这场博弈的核心,在于美伊谈判进展远超以色列预期——自4月12日重启谈判以来,双方已在罗马等地举行五轮技术性磋商,伊朗外长称第五轮谈判“最具专业性”,而特朗普更自信满满地预告“即将有好消息”。
从地缘博弈角度分析,以色列的焦虑在于三重危机:
第一,战略安全危机:若美国解除对伊制裁,伊朗经济复苏将强化“抵抗之弧”,直接威胁以色列北部边境;
第二,政治合法性危机:内塔尼亚胡靠“反伊强硬派”标签维系执政联盟,一旦美伊和解,其国内支持率恐崩盘;
第三,地区孤立危机:沙特与伊朗和解进程加速,若美国再与伊朗达成协议,以色列恐成中东“孤岛”。
为此,以色列甚至被曝准备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但美国通过CNN放风警告:此举等同于与特朗普“公然决裂”。
这种“美主以从”的关系定位,彻底激怒了内塔尼亚胡。
毕竟2025年2月特朗普还承诺“支持以色列剿灭哈马斯”,如今却转头承认哈马斯合法地位、给予其领导人“暗杀豁免权”。
停火协议:美国甩锅以色列的阳谋
5月7日,特朗普突然宣布与胡塞武装停火,默许后者继续攻击以色列目标。
这场“卖队友”操作背后,藏着美国精明的算计:美军日均1.2亿美元的轰炸成本、被击落的7架“死神”无人机(每架造价3000万美元),让特朗普认定“帮以色列擦屁股不如集中资源对付中国”。
更狠的是,美国在停火协议中埋下“甩锅条款”——承诺不攻击胡塞船只,却对以色列遇袭装聋作哑。
这种“离岸平衡”策略,实则是将安全成本转嫁给地区盟友。美国发现空袭反而激励胡塞武装,不如停火止损。
对以色列而言,真正的羞辱在于战略主动权丧失。
5月8日,英国暂停对以军售、土耳其切断贸易、国际舆论因加沙饥荒视频集体倒戈,而美国却忙着与中东富国“数钱”。
当沙特6000亿美元投资承诺与以色列的“道义高地”放在天平两端时,特朗普毫不犹豫选择了前者。
结语:美以同盟的“塑料友谊”还能撑多久?
内塔尼亚胡如今的困境,堪称“内外交困”——对外,美伊谈判、沙特转向、胡塞袭击三重压力;对内,极右翼威胁“推翻政府”、人质家属抗议、贪腐案庭审步步紧逼。
其打电话与特朗普争吵,本质是想用“强硬人设”挽回国内支持,却低估了美国战略重心转移的决心。
而从特朗普的角度看,这场争吵不过是“生意人逻辑”的必然结果。
当沙特主权基金能帮美国缓解债务危机、卡塔尔专机能充实特朗普家族资产时,所谓“价值观同盟”早该让位给“金钱外交”。
因为特朗普认为以色列的利用价值,已经比不上海湾国家的支票簿。
美以同盟会否名存实亡?从特朗普派人带口信“命令”以色列服从、到内塔尼亚胡被曝准备单边军事行动,答案已呼之欲出。
这场争吵或许只是序幕——当中东进入“去以色列化”的多极时代,美国“甩锅”与以色列“反噬”的戏码,只会愈演愈烈。
信息来源:
以媒爆“内塔尼亚胡和特朗普上周通话时曾就伊朗问题产生尖锐分歧”,以总理办公室回应——环球时报2025-05-27 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