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分享的消息,读过后,有一个共性:所有去世的跑者,跑量远在我之上,不少跑者已经逼近运动员的跑量。
翻看我的跑步记录,最疯狂的一个月能跑两百多公里,大多在一百多公里。这一年多有些惫懒,每月跑量在几十公里徘徊。我是个独跑者,估计在很多跑者眼里,有些另类。跑步十几年,从没参加过任何比赛,更没加过任何跑群,也不会在跑前和人约跑,如果这样,估计我不会喜欢跑步。从性格来说,我之所以跑步,还是这项运动不需要团队,可以制造一个人的独享时间。
从小到大,我对篮球、足球、羽毛球,甚至乒乓球,提不起任何兴趣,碰撞激烈的运动更是避而不及。工作后,在营销行业,对于有利益可图的运动赛事,更是厌恶至极,马拉松就是其中之一。
多年来,我最长跑过半马,从来没跑过马拉松,在我眼里,跑步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没必要为了拿什么名次和成绩,或者获得一些成就感,不远万里去跑步,家附近的公园不香吗?何必舟车劳顿,搞得人困马乏。马拉松在我看不算是锻炼身体,而是极限运动,过量运动。
从商业角度来说,马拉松能带动地方经济消费,一群人聚在一起,衣食住行,加上商家的赞助,能带动经济,这笔账算下来,只赚不亏,各地自然愿意举办,一个劲儿叫好,但在叫好的同时,更应该做好科普。朋友出于好心,给我发一些跑者去世的消息,大多是非业余运动员不知深浅,挑战极限所致。
专业的跑者在训练时,有团队帮助,拿到名次还有奖金,业余跑者什么都没有,无非是一个分母,身体出现任何症状,得不到救治,很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我跑步,只为健康,在我有限的阅读中,运动是对身体最好,没有任何副作用的锻炼方式,科普书里也提到,一般人每周锻炼三五次,就能让身体有一个饱满的状态,对心理疾病,身体塑造也有帮助。
那些因为跑步去世的人,跑量已经远超三五次,显然是会出问题的。大多数人觉得跑步简单,认为跑步不需要学习,这是不对的。跑步看似双脚离地向前,其实是全身运动,手臂、头、肩、胯等部位,无一不和跑步有关系,跑姿不对,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小看任何一项运动,日积月累,导致的结果难以想象。多年前,我也疯狂迷恋跑步,风雨无阻,无论天气如何,依旧我行我素,后来知道,在雨天跑步会得低温症,从而导致死亡,现在下雨天,基本上不跑步。我也曾迷恋速度,尝试追求极限,后来发现没必要如此拼命,慢慢将速度降了下来。
我钦佩那些创造出奇迹的跑者,但我更希望,在跑步的过程中,明白自己的身体极限,不硬撑。一个人,只有活着,才能跑更远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