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快递“以罚代管”,是时候取消了

打败你的不是同行,而是跨界。打动你的,亦是如此。今年以来,外卖江湖的诸多大变化,一波接着一波,颇为罕见——先是今年上半年

打败你的不是同行,而是跨界。

打动你的,亦是如此。

今年以来,外卖江湖的诸多大变化,一波接着一波,颇为罕见——

先是今年上半年,美团、饿了么、京东外卖纷纷官宣“为外卖小哥缴纳社保”。

紧接着的下半年,美团、饿了么、京东外卖又不约而同的试点推行新规:取消骑手超时罚款,替以更柔性的“扣分”。

8月份,美团骑手体验运营负责人表示,众包骑手非常关心的超时罚款,美团将在2025年年底前全面取消。

10月份,饿了么平台宣布,正在试点推广新版服务分,通过扣服务分等方式取代原有的超时扣款,努力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最近,京东外卖也宣布,已在深圳、南京、哈尔滨、武汉等全国25个城市试点取消骑手订单超时罚款,改为启用“服务分”管理机制。

外卖江湖的商战年年有,但今年的变化让人欣慰。以前是,神仙打架,小哥遭殃。现在是,巨头暗战,小哥受益。

消息一出,不少人为之叫好。但在快递小哥看来,就显得有那么一丝丝的…尬。作为“难兄难弟”,快递小哥也面临着末端配送压力、时效考核与客户投诉等问题,但整体来看,快递企业的考核机制显得很“滞后”,变革远不如外卖行业如此深刻。

此情此景,不少快递小哥难免心中不忿,心中升腾起来一句话:

你看看人家。

拔出萝卜带出泥。快递与外卖行业的不同境遇,也带来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为何外卖行业先迈出了一大步?快递小哥的罚款“紧箍咒”,又何时才能松动?

01

现实些讲,外卖与快递的遭遇都很相似,都曾面临超时罚款、投诉扣款、KPI排名等等压力,这些“以罚代管”的老办法,是绝大多数快递企业和外卖平台维系效率的常规手段。

但为何外卖平台能率先“破局”,而快递企业却迟迟不见行动?

答案有很多,但归结起来无非以下几点——

一是外卖小哥的争夺更加激烈。外卖配送半径短,订单密度高,是一个严重依赖即时人力的行业。骑手小哥的流动性直接关乎平台的运力稳定和用户体验。当“超时罚款”和“恶意差评”成为压垮骑手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大规模流失时,平台的核心利益将受重创。因此,优化骑手体验,稳定骑手队伍,是保住运力和保持服务稳定的“基本盘”。

二是外卖小哥的关注度更高。前些年,从《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刷屏,引发外界广泛关注。此外,一系列与骑手相关的社会事件,也让外卖小哥的生存状态一次次成为舆论场的焦点。这种高关注度形成了强大的外部舆论压力,倒逼着外卖平台必须做出积极调整,维护品牌声誉和社会形象。

反观快递行业,尤其是“通达兔”等加盟制模式,链条更长、管理更分散,总部与末端网点的利益博弈更加复杂。此外,快递小哥的配送范围更广,压力相对分散,加之舆论焦点不那么集中,变革的紧迫感自然不如外卖平台那么强烈。

在此形势下,如果快递企业改变考核机制,就意味着成本重构,对现有的利益格局的带来一定冲击,阻力相对更大。

02

当然,将外卖平台的经验简单复制到快递企业,也难免会水土不服。毕竟,快递的加盟制架构、更长的配送链条、不同的成本结构,都意味着变革的复杂性更高。

变化的闸门已经拉开一道缝隙,但这绝不意味着,快递企业就可以无所作为。

对快递企业而言,外卖平台的诸多变革,是一记警钟,更是一盏明灯。

一方面是“警钟”。当外卖平台通过“罚款松绑”赢得了外界的赞誉和骑手小哥的人心时,快递企业若仍固守“以罚代管”的旧思维,不仅可能加剧小哥流失,还会影响服务品质。

另一方面也是“明灯”。“以罚代管”是快递行业的通病,外卖行业的变革,恰好为快递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它的实践证明了:取消罚款,不等于放任自流,用“积分+激励”替代“罚款+惩罚”,不仅没有降低配送效率,反而通过提升骑手的归属感与积极性,实现了服务质量的正向循环。

如此看来,时代在变,隔壁同行在变,快递企业也需顺势而变。

不可否认,“罚款”是当下网络组织型企业较为有效的管理手段之一。但快递小哥反感的并不是“以罚代管”,而是乱罚乱管的任性与不作为。

比如说,受恶劣天气影响,快递公司在车辆通行、停靠以及末端配送、上门响应等方面都将面临很多不确定性风险。而这种不确定性,往往又是不可抗的。由此出现的延误、无法送货上门以及按时上门收寄等情况,势必会增加。

再比如,近年来,一些所谓“有快递经验”的人利用快递公司的“制度漏洞”,抓住快递公司提升服务质量,降低申诉率的迫切需求薅羊毛,俨然已经形成一条黑色的产业链。

面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产生的可预知情况,快递企业非常有必要对这种可能出现的“异常”进行消费疏导。

例如:对全程时效考核方面的扫描率、签收率进行更加人性化的调整,引导加盟网点改善快递员的考核方式,探索将“消费者评价”与“快递员实际困难”相结合的综合评判体系,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减负,并开通和增加“反申诉”渠道,从而有效避免恶意投诉,避免“一罚了之”。

老鬼想要提醒的是,快递企业调整考核标准并不是松懈对时效和服务的要求。恰恰相反,是为了让快递小哥能够踏踏实实地做好服务。这是不可抗拒因素影响下的一种风险预警和消费疏导,否则供需两端的矛盾只怕会更加尖锐和激化。

更何况,监管的风向早已明晰,“反内卷”的浪潮正席卷而来,快递企业是时候跟上脚步了,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求变,将“减负”转化为“增效”的契机。

毕竟,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才是生命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