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言论
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一字之差,两个国家。

也确实,很多朋友都认为,白俄罗斯这个名字中的“白”字,不少人理解成字面意思,以为是描述肤色。
但这个“白”字到底是怎么来的,背后到底经历了什么,实际上有一段挺复杂的历史过程,和肤色基本没什么关系。
就拿名字来说,白俄罗斯这个名字是翻译过来的,按俄语来说,音译过来应该写作“白拉鲁斯”,所以中文翻译成“白俄罗斯”并没有错,只不过这个“白”不是肤色的白,而是历史中一个地理、政治、民族文化交错的结果。

中世纪时期,现在的白俄罗斯人,大部分都是东斯拉夫人的一部分,东斯拉夫人这个群体后来分成了三支,一支就是现在的俄罗斯人,一支是乌克兰人,还有一支就是白俄罗斯人,他们都属于基辅罗斯的一部分。
基辅罗斯是一个以基辅为中心的中世纪国家,大概在9世纪到13世纪存在,这段时间,东斯拉夫人其实都生活在一起,文化差别也不大,而变化出现在13世纪,也就是蒙古西征的时候。
1240年,蒙古军队攻陷了基辅,这场战役把整个基辅罗斯打散了,东斯拉夫人也因此开始分裂,蒙古人建立了所谓的金帐汗国,统治了今天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

而有一部分东斯拉夫人逃到了更西边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白俄罗斯和部分乌克兰西部地区,这些地方当时没有被蒙古人直接统治,而是归入了另一个政权,立陶宛大公国。
后来,这个地区又跟波兰联合,组成了波兰-立陶宛联邦,因此,逃到西边的这批东斯拉夫人没有经历蒙古统治,而是在另一个文化系统下生活了几百年,这也让他们和俄罗斯人逐渐拉开了差距。
正是这个历史背景,才出现了“白俄罗斯”这个说法,这里的“白”其实是象征“自由”或者“未被统治”,在古代斯拉夫文化里,“白”常常被用来表示自由、不受奴役的意思。

蒙兀儿统治下的东斯拉夫人被称为“黑俄罗斯”,而那些没被统治的,就被称为“白俄罗斯”。
此外在中世纪的编年史里,早在蒙古人入侵前,“白罗斯”这个词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候“罗斯”是指东斯拉夫人,而“白”是他们自我区分的一种方式,一些学者提出,这种称呼的出现时间甚至可以追溯到11世纪。
另外一种说法也有一定依据,那就是“白”代表地理方位,在古人的观念中,方向是可以用颜色表示的,比如东方是青色,南方是红色,西方是白色,北方是黑色。

白俄罗斯处在当时罗斯国的西北方向,所以叫“白罗斯”也有可能是这种方向性命名的结果。
但不管哪种说法,我们都可以知道,白俄罗斯名字里的“白”字,其实和皮肤颜色根本没有关系,人种上,白俄罗斯人和俄罗斯人同属东斯拉夫民族,外貌区别不大,肤色基本相同,现在网络上有人拿这个名字开玩笑,说白俄罗斯人皮肤更白,其实完全是误解。
除了名字的由来,白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历史发展也和俄罗斯有很大不同,虽然两国文化语言相近,但白俄罗斯在历史上经历了完全不同的政治统治。

从14世纪开始,白俄罗斯地区一直处于立陶宛统治之下,后来又归入波兰,一直到18世纪末,波兰被瓜分,这块地区才被俄罗斯帝国吞并,在这之前,白俄罗斯和俄罗斯分离了好几百年。
到了20世纪,白俄罗斯又成了苏联的一部分,苏联解体后,白俄罗斯在1991年宣布独立,成为现在的白俄罗斯共和国,虽然独立了,但和俄罗斯的联系依然非常紧密。
两国签有联盟条约,军事、经济、语言和文化上都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语言上,白俄罗斯语是官方语言,但俄语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更普遍,尤其是在城市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白俄罗斯驻中国大使馆曾正式向中国外交部提出,希望将“白俄罗斯”这个中文名称改为“白罗斯”,理由是想和“俄罗斯”这个词区分开,强调白俄罗斯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这一请求引发了不少讨论,但在中国官方层面并没有正式改变译名,而在白俄罗斯国内,这种对身份的强调也越来越明显。
在一些官方场合中,白俄罗斯语的使用比过去更多,国家标志、纪念碑、节日庆祝活动中,也更强调本土文化特色,这种文化上的自主行为,其实和名字中的那个“白”字呼应得上。

只不过,这个“白”不再是地理意义的区分,也不是历史上的民族分类,而是一种国家形象的打造。
现在不少人对国际新闻感兴趣,看到“白俄罗斯”这个名字,就会顺口问一句:“是不是人更白?”虽然是个轻松的问题,但背后确实有不少历史梗,了解这些内容,不仅能让我们对国际时事有更清晰的理解,也能避免被表面现象误导。

目前,白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处境相对特殊,他们和俄罗斯关系密切,但也希望在国际上树立独立形象,这种两面夹击的状态,也让它的外交策略显得更加微妙。
就比如改名这件事,虽然只是语言层面的问题,但也能看出白俄罗斯政府在国家认同上做出的努力。

在中国,我们对白俄罗斯的了解大多来自新闻报道,但如果能深入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背景、文化发展和现实处境,也许就能更准确地理解国际新闻中的那些“细节”。
那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也都清楚了,白俄罗斯比俄罗斯多的那个“白”字,并不是肤色更白,而是历史上一次命运转折后的产物。

“白”字见证了他们民族的分化、文化的传承,也成为了白俄罗斯人身份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东欧历史研究中心《斯拉夫民族发展史》、《金帐汗国与东欧历史变迁》、莫斯科大学东欧研究所《东斯拉夫民族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