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世人都骂万贵妃占尽宪宗宠爱,可后宫18人,只有继后笑到了最后

文|老达子本文共2823字,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前言李白写过一句扎心的诗: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这句话像一把钥匙,能打开

文|老达子

本文共2823字,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前言

李白写过一句扎心的诗: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所有宠妃神话的真相,后宫里靠容颜、靠陪伴、靠狠劲争来的盛宠,从来都是易碎品:要么败给时光,要么输给权力的反噬。

提到明宪宗朱见深的后宫,世人第一反应准是万贵妃,那个比皇帝大17岁却独霸龙床的女人,那个传言害得后宫无儿存者的狠角色。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万贵妃的跋扈阴影里,藏着一位沉默的赢家,她用她的智慧熬成了最后的赢家。

今天老达子就来带大家走进明宪宗的后宫,看看到底谁才是最大的赢家呢?

万贵妃的专宠神话

万贵妃,本名万贞儿,山东诸城人,4岁就进宫当了宫女。后来就被派去东宫服侍太子朱见深,相当于是从朱见深幼年时期就一直陪伴长大的宫女了。

朱见深18岁即位时,对万贞儿的感情早已超越了主仆,所以即位之后他非要立这个大自己17岁的宫女为皇后。但太后周氏坚决反对,大臣们也集体上书悖伦,朱见深只能退而求其次,封万贞儿为贵妃,却把所有的宠都给了她。

据《明史・后妃传》记载,万贵妃的专宠,是压垮皇后的最后一根稻草。

宪宗的第一任皇后吴氏,是内阁首辅李贤选的贤后,刚进宫一个多月,就因为看不惯万贞儿越礼,忍不住打了她一巴掌。结果宪宗以“轻佻礼度率略”为由把她打入了冷宫。

从此,后宫没人敢惹万贞儿。第二任皇后王氏(也就是后来的继后),干脆躺平:不管万贞儿怎么闹,她都不妒不嗔,连皇帝的面都很少见。不是不想见,是不敢抢万贵妃的独宠。

万贵妃的专宠,是藏着深深的恐惧的:她曾生过一个儿子,不到1岁就夭折了,从此再也没怀孕。眼看自己不能生育,她就变着法儿不让别人生。

《明史》里写得直白:“凡掖廷御幸有身,饮药伤坠者无数”。意思是,只要后宫有妃子被皇帝临幸怀孕,万贞儿就派心腹送堕胎药,害得无儿存者。

后来的孝宗朱祐樘,就是在鬼门关里爬出来的:他的母亲纪氏是广西土司之女,充入后宫当宫女,偶然被宪宗临幸怀孕。万贞儿得知后,派宫女去堕胎,但宫女不忍心,谎称纪氏得了鼓胀病(肚子大是因为生病),才保住胎儿。

朱祐樘出生后,纪氏不敢养,交给宦官张敏秘密抚养,直到6岁才敢告诉宪宗。据说朱祐樘小时候头顶有一寸地方没头发,就是万贞儿的堕胎药伤的。

后来,她又开始勾结宦官汪直,扶持自己的势力。汪原本是万贵妃宫里的小太监,因为会讨她欢心,被推荐给宪宗,后来当上了西厂提督。西厂是宪宗为了监察百官设的特务机构,汪直掌权时,天下只知有汪太监,不知有皇帝,而汪直的后台,就是万贵妃。

她的家族也跟着鸡犬升天,父亲万贵被授锦衣卫指挥使,弟弟万喜、万通当上都督同知,家里积累的财富巨万(相当于现在的亿万富翁),连皇宫里的太监都要巴结他们。

但这样的权力,终究是空中楼阁。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天,58岁的万贞儿病逝。宪宗听到消息后,当场哭着说:万侍长走了,我也活不长了。果然,8个月后,宪宗就跟着去世了。

继后王氏的教科书级苟住

天顺八年(1464),宪宗正式册立王氏为后。王皇后能当上皇后,全靠一个人:周太后。

因为吴废后被废后,宪宗又想立万贵妃为后,周太后直接拍桌子否。—她要的不是皇帝喜欢的皇后,而是能守规矩、不会威胁自己地位的皇后。于是,周太后从当年英宗为宪宗选的储备后妃里,挑了王氏。

王氏的简历,简直是周太后的理想型:出身合规、年龄合适、性格又温顺。

周太后选她的逻辑很直白:这样的姑娘,不会跟万贵妃争宠,不会跟自己抢权力,甚至连刷存在感都不会。对周太后来说,皇后不是母仪天下的象征,是稳住后宫的棋子。只要王氏不闹,万贵妃再嚣张也翻不了天。

王皇后上位后,干了三件反常识的事,直接把万贵妃的嚣张变成了无用功。

第一件事就是她不去碰“宠”这个雷区,你万贵妃爱宠就宠,我只守着皇后的本分就行了。

《明史・后妃传》里记了个细节:宪宗每次去万贵妃宫里,王皇后从来不会查岗吃醋,甚至连提醒皇帝要雨露均沾的话都不说。她就守着自己的坤宁宫,按祖制做该做的事,每月初一、十五,带着六宫妃子给周太后请安。

第二件事就是学会示弱。王皇后的病,是她最厉害的防御武器。

《万历野获编》里说,王皇后自入宫以来,多病少言,每天早上给太后请安,走两步就要歇一歇,宫女得扶着她才能站稳。有时连皇帝偶尔来坤宁宫,她都要先告罪:“臣妾身子弱,不能好好伺候陛下了。”

万贵妃一开始还想找她的麻烦,可皇帝看着王皇后病恹恹的样子,反而觉得她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哪能争宠?慢慢就放下了戒备。

第三件事就是攒人心。后宫里的宫女太监,最恨的是嚣张的主子(比如万贵妃),最爱的是和气的主子。王皇后对身边人,从来都是轻声说话,多给好处。

这些小恩小惠,慢慢攒成了大人心。后来万贵妃想找王皇后的错处,派宫女去监听,结果宫女回来报告:皇后什么错都没有,连说话都没大声过。甚至有太监偷偷告诉王皇后:万贵妃要找您的麻烦,您最近小心点。

人心是最有效的防火墙,王皇后用善意把自己裹成了铜墙铁壁,就算万贵妃想搞事情,也找不到突破口。

万贵妃的悲剧结局vs王皇后的大满贯

生前确实风光无限,可死后却没留下半点好名声。

在民间话本里,她成了毒妇的代名词。连《明史》都委婉写了句万贵妃宠而妒。可翻开《明宪宗实录》,这些罪行根本没有实锤:她的妒是真的(不许其他妃子靠近宪宗),但毒手是假的(纪妃的孩子是吴废后和张敏养的,柏妃的儿子是得天花死的)。

她去世时,身边只有几个哭红眼睛的老宫女;她的皇贵妃之位,没换来皇后的尊荣;她的盛宠,没换来孩子的陪伴;甚至连身后名,都成了坏女人的符号。

最讽刺的是,她拼了命想要的皇后之位,最后成了王皇后的囊中之物——而那个不声不响的女人,从来没和她争过。

万贵妃去世那年,王氏已经在皇后位上坐了20多年。

七个月后宪宗去世,18岁的孝宗朱祐樘继位。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跪在王皇后面前,说:母后,以后儿子给您养老。(《明史・孝贞王皇后传》)

孝宗的孝,不是表面功夫,每天早朝结束,他必定先到慈宁宫给王皇后请安,亲手递上一杯温茶。宫里有进贡的新鲜水果,他第一份肯定送到王皇后宫里。

弘治十八年(1505年)孝宗去世,15岁的武宗朱厚照继位,直接尊王皇后为太皇太后。武宗虽然贪玩,爱跑出去游山玩水,但每次出门前,都会亲自到慈宁宫辞行,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报平安:太皇太后,我回来了,没闯祸。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去世,嘉靖帝朱厚熜从湖北安陆来京继位。这位外藩入继的皇帝,对孝宗一脉没什么感情,却对王太皇太后保持着最大的尊敬,他特意把慈宁宫重新装修了一遍。

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太皇太后走完了74年的人生。她去世时,嘉靖帝亲自到慈宁宫哭祭,下旨辍朝十日,追谥她为孝贞纯皇后,祔葬宪宗茂陵,神主祔太庙。

这是明代皇后能得到的最高荣誉:和皇帝合葬,牌位进太庙,永远享受后世的祭祀。

老达子说

万贵妃和王皇后的结局,像一面双面镜,照出了后宫最真实的赢输逻辑,《明史》里,对两人的评价只用了两句话:

万贵妃:“宠冠后庭,而卒不得正位中宫。”

王皇后:“后性仁厚,嫉妒不形,孝宗即位,事之如母。”

这两句话,道尽了后宫的生存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