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一门大学问,它是人们交流的手段。为了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每个人又不可避免地会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这些话,我们可以称之为“场面话”“客套话”。说场面话的人心里无意,但听得人是否能领会呢?
场面话多半是人们随口一说,例如“吃过没?没吃来我家吃饭吧!”“来就来,还带什么礼物呀!”“放心吧,我会尽力而为的。”说场面话就像是打太极,也像是一种缓兵之计,它的存在是避免立马拒绝给他人带来的尴尬。这些话并不会给人带来伤害,反而能让听得人感到安慰与高兴,但前提是听的人不能太当真,不能太过于追究。
小张是北京一家公司的主管,大学毕业后就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因为表现出色,能力突出,所以才被提升成经理,收入非常不错。没几年,凭着自己的本事在北京买了车买了房,扎下了根。凡是认识小张的都会夸他一句有为青年。
小张高中毕业已有十年,忽然有一天,高中班长给他打电话:“老同学,国庆假期,我们要举办一场同学聚会,你有时间参加吗?”
“当然有时间,算我一个。”小张想也不想就答应了。他觉得,自己在高中同学中,应该是混得挺不错的,他一来想向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作为,二来想深入结交一些对自己以后有帮助的同学。
就这样,国庆假期到了。小张特地戴上了自己价格不菲的手表,穿着十分精致,一看就是成功人士。聚会上,小张毫无意外接收到同学们羡慕的眼光,小张自己也很享受。
小许是小张的高中同桌,曾经两人关系非常好,只不过高中毕业就没再联系了。小许大学毕业后,工作很不称心,没有一份工作能干满三个月。他麻烦了好些同学、朋友给他介绍工作,但他好高骛远,稍微差点的工作就拒绝。现在,他在一家商场里做销售员,工资也还过得去。
小许非常羡慕小张,就问小张:“北京那么大个城市,竞争肯定很激烈吧?”
“当然,越是大城市,越是竞争激烈,很多人在北京工作个十年二十年都买不起房。”小张点点头,实话实说。
“那你真有本事,能在北京扎下根。”小许讨好说。
小张笑着摆摆手,脸上骄傲,语气却很谦虚:“我也就一般,早些年也想过放弃,不过都咬牙坚持了。人呐,只要坚持就没有成不了的事。"
“那你说,我适合去北京发展吗?”小许心动,不想留在小城市。
小张客套说:"没有合不合适,只有努不努力。"
“小张啊,我俩是老同学,又是同桌,关系怎么说都比其他同学要好。我要是有机会去北京发展,你一定要关照我。”小许说。
“你放心,只要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一定会尽全力帮你。”小张笑着说,脸上满不在意。不过,小许却将小张的话当了真。
聚会结束后,小许立马辞掉了现在的这份工作,他打电话给小张,想让小张开开后门进他所在的公司,或是让小张帮他在北京介绍一份不错的工作。哪想到,他刚开口,小张就左右推辞了。
小张说:“小许呀,不是我不帮你,我只是我们公司的一个小经理,哪有本事给你开后门?北京确实有好多好工作,不过你得去面试呀!”
小许立马不高兴了,他气冲冲地质问:“当时聚会时,你说会全力帮我,怎么真有事了,推脱得比谁都快!”
“我的老同学哎,我说得那都是场面话,场面话能当真吗?”小张头疼不已地解释。
中国人喜欢应酬,喜欢用喝酒聊天的方式来促进感情。在酒席上、宴会上,或多或少会说一些场面话、客套话,而这些话有的是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这时候,听得人就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小许正是因为听不懂场面话,太把场面话当真,才会不假思索地辞去工作,最后丢了工作。事实上,场面话只是一种客套,是一种语言表示,它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当听到他人的恭维或是满口允诺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当真,给自己留有余地,给他人留好退路。
每个人都会听到场面话,但该如何辨别场面话呢?最关键的还是观察,观察说话的人是不是一个爱说场面话的人。通常来说,爱说场面话的人都是能说会道的,他们心思玲珑剔透,懂得变通,人缘极好,总是眉开眼笑。他们很爱赞美人,但不是敷衍式的赞美,而是让人看不出,以为是发自内心的赞美。同时也要结合实际,就比如一个身家一百万的人,他在酒桌上说赞助你一千万做生意,那么他真的能拿出一千万吗?显然,他说的就是场面话。
场面话没有对与错,它是处事圆滑的人在社会中生存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本领,一种智慧。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说些场面话,也会听到场面话,由此可见,学会去辨别场面话非常重要。学会听,学会说,才能让自己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