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读懂《京华烟云》才明白:你可以不信命运,但要信因果

吴承恩曾写过一句话:“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大意是说:人的心念一动,天地必有所感知,善恶皆有

吴承恩曾写过一句话:“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大意是说:人的心念一动,天地必有所感知,善恶皆有报应,因果从不虚妄。

在中国很多经典书籍中,都以因果轮回为基调,印证着善恶有报。

重温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此书被称为“现代版红楼梦”,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这部小说,开篇即点出人生如梦,唯因果不空”。

它借由姚、曾、牛三大家族的兴衰变迁,刻画了不同信仰者的人生轨迹。

读完《京华烟云》,便深知:世间从无偶然的际遇,只有必然的因果轮回。

1

木兰:种福田者得福田

1903年的北平胡同里,七岁的小木兰正在临摹甲骨文。

“福气不是自外而来的,而是自内而生的。”

父亲姚思安轻抚《庄子》书页,望着女儿稚嫩却工整的笔迹。

谁也没想到,这份浸润书香的灵慧,竟在逃难途中救了她。

当人贩子拽住她衣袖时,木兰脱口而出的“甲骨文鹿字像跪乳之形”,让古董店里的曾文朴心头一震——三年前姚府书房,他见过这个聪慧女童研墨的身影。

二十年后,这份救命之恩化作姻缘红线。原来命运给的礼物,早暗中标好了价格。

当得知要嫁入曾家时,木兰摩挲着当年被救时穿的青缎袄,把对孔立夫的爱慕隐藏。

可惜,婚后的生活并非童话。

发现丈夫荪亚与曹丽华书信往来那夜,她独坐海棠树下,在《牡丹亭》的咿咿呀呀里惆怅。

次日却换上翡翠旗袍,约见情敌,带着真诚劝诫。

可归于平静的生活,再次被打破。

抗战烽火中,山海破碎,女儿阿满的血浸透了百子千孙被。

那被面上还留着孩子当年歪歪扭扭缝的针脚:“娘,等我长大也学您救人。”

后来,木兰在滇池畔办学,尽己所能支持抗日。

晴日方好时,收养的孤儿在船头诵读《论语》。

听着书声琅琅入耳,她终于明白,那些读过的圣贤书,受过的诗礼训,终究在命运湍流中化作渡舟。

某夜整理旧物时,翻出当年救她的甲骨文残片,裂纹处竟显现出“慈航普渡”的卜辞。

原来,命运这张巨大的丝网,看似随机实则有序。

这何尝不是对应了《了凡四训》中的一句话:“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日子或许会有波折,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只是心存善念,事顺善行,必得天佑。

因为你的善,会吸引来良善和福气,感召到贵人和顺利。

种福田,得福田,而后福满自溢。

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那些不经意的善心善行,或许就是成就你的资粮。

02

莫愁:耽于情爱终觉醒

如果说木兰是令人仰望的明月,莫愁便是真实的人间灯火。

这个总被拿来和姐姐比较的姚家二小姐,用半生沧桑写就普通人的觉醒史。

十七岁逃婚那夜,她将绣鞋遗落在芍药丛中,却把少女的任性留给了家人收拾。

火车轰鸣声中,她攥着牛怀玉的情书,却不知信纸上的法国香水混着大烟气息。

在西式舞厅的旋转门里,她踩着探戈舞步踏入深渊——被牛同义按在留声机旁时,黑胶唱片循环着《夜上海》,水晶吊灯在她眼中碎成无数哭泣的自己。

直到遇见孔立夫。

新婚次日,她把所有洋装付之一炬,火光中想起姐姐的话:“檀香木要成佛珠,须经九百九十九次打磨。”

当丈夫因文章入狱,她提着食盒走过阴森长廊,裙角扫过青苔的声音竟带着从容。

重庆防空洞里,她教孩子们用《金刚经》识字,炸弹震落的尘土中,突然明白父亲书房“诸法因缘生”的深意。

看着如今在读书会侃侃而谈的莫愁,谁会想到她曾是贪恋过情爱“问题少女”?

就像她插花时感叹,污泥里开出的莲花,比水殿风来的更珍贵。

那些摔过的跤、流过的泪,最终都成了滋养她生命的养料,让她在觉醒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张爱玲曾叹:“我本以为爱情可以弥补人生所有的遗憾,然而带来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

耽溺情爱、困守执念者,比比皆是。

心神囿于方寸之间,被情丝蒙蔽慧眼,最终徒留亲人遗憾。

因果从来有信,善念方能破执。

若能走出情爱,修的心若琉璃念似珠,福报自会护你穿迷越障。

3

素云:高开低走警示路

牛家宅院的雕梁画栋,曾是京城最奢华的乐园。

不过素云这个被溺爱的千金,从未学会分辨珍珠与鱼眼。

十四岁生日宴,她把穷学生的诗集扔进火锅,沸腾的汤底吞噬“安得广厦千万间”时,她鬓边东珠步摇笑得花枝乱颤。

嫁入曾家后,她往砚台里倒胭脂,并讥讽丈夫:“你们读书人能写出金条么?”

雪夜掀翻年夜饭,定情玉佩碎裂,这些尖刻像毒藤,最终还是缠死了她的婚姻。

跟着莺莺姨娘混迹八大胡同那年,她最终沦为交际花,把良心典当给鸦片。

随着牛家的衰败,她感受到生活的挫折和困难,才渐渐明白自己的错。

1943年寒冬,素云在执行任务时,永远留在了黎明前的黑暗里。

弥留之际,她恍若看见十五岁的自己在荡秋千。父亲在后面轻推:“我们素云要什么没有呢?”

雪花落进瞳孔时,她终于懂得:人生最贵的奢侈品,不是锦衣玉食,而是问心无愧。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果真印证了《太上感应篇》那句话:“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上天也可许你荣华繁盛,但若一味追逐物欲虚荣,则容易迷失本心。

人生的价值,在于坚守内心的善良与正直,在于对良知的守护。

待到回首往事,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会因背离初心而抱憾。

写在最后

常听老人说:抬头三尺有神明。

这“神明”不是庙堂泥塑,而是我们亲手写就的因果簿。

木兰在战火中播种善因,莫愁于迷途里修正轨迹,素云用半生吞咽苦果——三种人生轨迹交织出的,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选择映射?

正如甲骨文‘命'字,原是人在屋檐下低首的模样。

但若细看,那躬身之态何尝不是播种的姿势?

愿你我在人生的屋檐下,都能以谦卑之心,种满善的秧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