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贵州山,浩浩峡谷风,一条银色飞虹如今横跨在被称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之上,宣告着人类桥梁建设史上的又一奇迹诞生。
9月28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这座桥面距水面高度625米的超级工程,相当于200多层楼高,超越了此前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第一桥,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
更令人惊叹的是,大桥主跨径达1420米,居山区桥梁跨径世界第一,堪称 “横竖都是世界第一” 。
01 天堑变通途贵州,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这里群山连绵,峡谷深邃,北盘江湍急的水流在崇山峻岭间切割出一道深深的“裂缝”,最窄处仅300米。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
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大桥通车后,两岸通行时间将从原来的2小时缩短至2分钟,极大地改善了区域交通条件。
02 技术破极限
在深邃的峡谷上建桥,非有过硬技术不可。花江峡谷大桥所处环境复杂,气候多变,气象复杂,瞬时风力最高可达强台风级别14级。
为征服峡谷强风,建设团队创新采用流线型钢桁梁与中央稳定板组合抗风体系。钢桁梁设计为水滴形截面,可降低30%风荷载。
他们还引入多普勒激光雷达测风系统,24小时自动采集风场数据,为施工提供精准气象参考。
在锚碇设计上,项目团队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地形地质条件,采用“非对称锚碇设计”,一侧采用隧道锚,另一侧采用重力锚。
大桥建设还集成了众多智能技术。北斗系统、无人机技术、BIM建模、智能监测和超高强度材料等一系列新技术,助力建设者在600多米的高空中进行毫米级精准施工
03 桥旅融合
花江峡谷大桥不仅是一项交通工程,更是一个旅游新地标。大桥设计将“中国脊梁”作为核心元素,融合了当地自然景观及古海洋遗迹。
大桥主塔涂装,结合当地“绿水青山、峰丛地貌”元素,同时体现祖国“千里江山,只此青绿”。在吊索外侧设计了宛如“琴弦”的亮化效果。
更令人惊喜的是,大桥还充分考虑旅游业态的需求,利用大桥下层钢桁梁层高空间,设置观景廊道、高空竞速跑道、高空蹦极,让游客体会世界第一高桥的壮观,也可以参与到惊险刺激的极限运动中。
大桥锚碇区将打造桥梁科技体验中心,桥塔顶部设置观光平台。交通部门预测,未来大桥年接待游客可超百万人次。
04 桥梁博物馆
贵州有“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美誉。截至目前,贵州已建和在建桥梁超过3.2万座,在世界高桥前100名中,贵州占据近半数席位。
花江峡谷大桥的通车,进一步巩固了贵州作为“世界桥梁博物馆”的地位。世界高桥百强榜单中,贵州已包揽前三甲,并占据近半席位。
从崇山峻岭到万桥飞架,从千沟万壑到“高速平原”,贵州的桥梁建设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民生与经济的纽带。
如今,贵州公路总里程突破22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9000公里。已建和在建的桥梁长度连起来超过5400公里,几乎相当于纵贯整个中国的距离。
花江峡谷大桥的建成,不仅改写了世界桥梁纪录,更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交通部门预测,未来大桥年接待游客可超百万人次,将有效带动沿线农产品销售、民宿餐饮、文创产品等产业发展。
夜幕降临,大桥亮起灯光,宛如在峡谷上空拉起一道道琴弦。这座不仅承载着交通功能,更融合了旅游观光、极限运动、文化展示的超级工程,成为中国桥梁建设史上又一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