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胸部肿瘤发病率居高不下,其中肺癌占据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群体逐渐年轻化。这些肿瘤不仅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增加了治疗难度。同时,胸部集中了心脏、肺、食管等重要器官,肿瘤生长及治疗过程中极易对这些器官造成损伤,给治疗带来巨大挑战。
2025年7月,在“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5 China”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医学论坛网特邀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孟祥姣教授,围绕胸部肿瘤精准放疗技术创新(如质子治疗、影像引导与自适应放疗)、综合治疗模式优化(多学科会诊与个体化方案)及POLESTAR研究等重要突破展开解析,为临床破解 “疗效提升与器官保护” 难题、推动规范化诊疗分享了实践新思路。
专家介绍孟祥姣 教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部放疗四病区主任
主任医师,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
荣获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
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山东省医务系统“最美女职工”
获山东省科学技术青年奖
为首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
精准放疗技术多点开花,为胸部肿瘤治疗保驾护航在胸部肿瘤治疗中,放疗技术的不断革新为患者带来了显著获益。孟祥姣教授指出,放射治疗并非大众认知中的“小众手段”,实际上在肿瘤患者的不同治疗时期,约60%的患者都需要接受放射治疗。近年来,从普通放疗到精准放疗的跨越,一系列新技术的涌现让放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质的提升。
质子治疗作为精准放疗的代表技术之一,凭借独特的物理特性展现出显著优势。孟祥姣教授介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23年11月开始应用质子治疗患者,360度旋转调强质子能够精准聚焦肿瘤区域,在穿透组织到达肿瘤部位时释放强大能量,而对途经的正常组织损伤较小。这种特性使其在需要保护心脏等重要器官的中央型肺癌、乳腺癌等胸部肿瘤治疗中效果突出,同时也为儿童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除质子治疗外,影像引导放疗和自适应放疗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治疗的精准度。影像引导技术如同为放疗装上“导航系统”,确保靶区定位更加准确;自适应放疗则能根据治疗过程中肿瘤的退缩等变化实时调整靶区,有效降低正常器官受照射剂量。孟祥姣教授提到,对于小细胞肺癌等在治疗中肿瘤形态易发生变化的患者,自适应放疗可显著减少肺、食管、心脏等正常器官的损伤,在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副作用。此外,flash放疗、同步加量、晶格放疗等创新技术的应用,也为优化治疗模式、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开辟了新路径。
综合治疗模式优化升级,个体化方案提升生存获益面对复杂的肿瘤病情,单一治疗手段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孟祥姣教授认为,除极早期患者可通过单一手术或放疗治愈外,大多数肿瘤患者需要多种治疗手段的协同应用,综合治疗已成为提高疗效的关键。
多学科会诊制度是实现综合治疗的重要保障。孟祥姣教授指出,医院通过推行多学科会诊,组织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领域专家共同分析患者病情,能够为患者制定更精准、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在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充分考量各种治疗手段的疗效、优势与弊端,在CSCO指南等规范框架下,结合患者的分期、病理类型、分子分型、肿瘤负荷、心肺功能、体能状态、经济状况及治疗需求等个体差异,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联合治疗的选择需以患者获益为核心。孟祥姣教授提到,放疗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的联合应用,需基于“1+1>1”的协同效应原则,通过权衡治疗获益与风险,避免无效联合带来的额外负担。这种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模式,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缓解率,更能在控制病情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治疗带来的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POLESTAR研究破冰前行,推动胸部肿瘤诊疗规范化升级在胸部肿瘤临床研究领域,POLESTAR研究成果为III期肺癌治疗带来了突破性进展。孟祥姣教授介绍,该研究由于金明院士牵头开展,针对III期不可切除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探索了放化疗后靶向药物巩固治疗的效果,其成果已在世界肺癌大会主席论坛报告并获批应用于临床。
研究数据显示,采用放化疗后靶向巩固维持治疗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从3.4个月大幅延长至30.8个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这一结果不仅改变了临床实践,使放化疗后靶向维持成为部分患者的标准治疗选择,也让更多患者主动关注并接受这种新的治疗模式。孟祥姣教授提到,POLESTAR研究作为该领域的“破冰之旅”,和LAURA研究一起填补了驱动基因阳性肺癌精准治疗的空白,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规范诊疗实践,针对III期不可切除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国诊疗专家共识正在制定中。孟祥姣教授指出,目前除LAURA研究和POLESTAR研究提供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外,其他驱动基因相关的临床研究证据仍较缺乏,因此需要鼓励开展更多相关临床研究,也希望患者积极参与,为完善诊疗方案、推动指南更新提供更多真实可靠的依据,最终让更多胸部肿瘤患者从中获益。
胸部肿瘤治疗领域的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医学工作者的不懈探索。从精准放疗技术的创新突破到综合治疗模式的优化完善,再到临床研究带来的诊疗变革,都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生存希望。孟祥姣教授表示,未来将继续致力于先进技术的应用与治疗模式的优化,通过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不断提高胸部肿瘤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相信在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多学科协作的深入推进下,胸部肿瘤的治疗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来源:医学论坛网
编辑:木槿
审核:梨九
排版:蓝桉
封面图源:C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