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9月28日举行的元宇宙发展论坛上,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葛东波宣布,上海元宇宙核心及关联产业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XR终端制造企业集聚超30家,光学模组、空间计算芯片等核心元器件产能占全国40%以上,标志着上海在全球元宇宙赛道上实现里程碑式跨越。
技术攻坚与生态构建双轮驱动上海后续将聚焦三大战略方向:一是强化技术底座,围绕物理AI、空间计算、数字人、三维数字内容四大领域开展攻关,建设行业服务平台并推动标准化工作。例如,徐汇区已联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十所高校成立产学研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培育专业人才;市科委同步推进“元宇宙”专项计划,重点突破空间计算芯片、生成式AI算法等关键技术。二是深化场景应用,在工业、医疗、教育、文旅、交通五大领域打造标杆场景。如胸科医院通过混合现实技术实现早期肺癌微创手术精准定位,降低患者风险;徐汇滨江则依托“模速空间”大模型社区推动AI与元宇宙融合创新。三是优化产业生态,通过市级专项资金、人才特区建设等政策工具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2025年上海设立的10亿元区域科创基金,正助力中小科创企业突破融资瓶颈。
从政策引领到全球标杆这一成就源于上海前瞻性的战略布局。2022年《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打造10家头部企业与百家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徐汇区已率先将元宇宙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形成“技术-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漕河泾开发区集聚腾讯、网易等大厂核心供应商,滨江区域则孵化出点晴科技等数字内容新锐。国际半导体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出货额达122亿美元,占全球30%以上份额,为元宇宙硬件底座提供坚实支撑。
未来展望:虚实融合的元城市上海正探索“元城市”新范式——通过数字孪生实现虚实空间深度交互。在交通领域,元宇宙技术可优化城市路网智能调度;在文旅方面,数字人导游已亮相外滩等景点。正如汤文侃副主任在2022年国际AI城市论坛所言,“元宇宙+城市”将重塑市民生活品质与城市治理效能。随着物理AI、空间计算等技术的持续突破,上海有望在2025年实现产业规模3500亿元目标,引领全球元宇宙创新浪潮。
从3000亿产业集群到元城市蓝图,上海正以制度创新、技术突破、生态培育三维发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元宇宙产业创新高地,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