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清晨起床,猝不及防,又被秋老虎扑了个满怀。
闷热、粘腻,惹人心烦,于是第N次向上天祈求降温。
心烦之余,想起今日寒露,太姥山上,应是另一番光景。
风褪去燥热,带上明显的凉意,吹在脸上清清凉凉。
阳光也不再毒辣,穿过云雾懒散地洒在茶叶上。
这样的天气,正好采寒露茶。
寒露时节,长时间在山上采茶,是要添一件薄外套的,否则难挡寒气。
采自这个时节的茶,自然也染上了寒露节的风骨气韵。
白茶的节气茶,以白露茶、寒露茶为双姝。
一前一后,勾勒出了秋茶韵味。
然,二者一字之差,常有刚入门的茶友将它们混淆。
如此,村姑陈便忙里偷闲,仔细与各位聊聊,这秋茶双姝,究竟有何不同。
《2》
白露茶、寒露茶,同为白茶中的节气茶,但采摘于不同的时节。
显然,从它们的名字就能看出来。
故,二者之间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气候的不同。
不同时节的温、光、水、汽,作用在茶树身上,创造出别样的风味。
“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
白露时节,秋高气爽。
虽然昼夜温差变大,早晚凉意渐显,但白日,盛夏的余威犹在。
茶树在光照充足的白天,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又在气温下降的夜晚,将养分全部积累下来。
由此,长出了个性明媚张扬的白露茶。
白露茶的香气和滋味,是外放的、甜美的。
而如今,秋天已经过了大半,寒露节的太姥高山茶园,已经明显变冷。
山间雾气变浓,空气清冷湿润。
察觉到气温下降的茶树,会放缓生长的速度,以便积蓄能量,应对接下来的寒冬。
清凉多雾的环境,塑造了寒露茶清冷、内敛的风骨。
气候是一双无形的手,谱出了白露茶、寒露茶的不同个性。
《3》
要具体区别白露茶与寒露茶,可以从外观和香气滋味来看。
白露节虽处于仲秋,但对南方地区来说,气温依旧偏高,茶树的生长速度相对快一些。
因此,此时茶树抽出的叶片,会相对瘦长,看起来更秀气。
白天相对强烈的日照,也会使叶片颜色生得丰富而有层次。
白露茶的颜色,是以绿为底,层次分明的五彩色。
深绿、黄绿、黄褐、砖红,都会出现在白露茶身上。
到了寒露,气温显著下降,茶树也不再急于生长。
寒露茶的叶片,相较于白露茶,生得更宽、更圆润些。
并且,为了抵御即将袭来的寒气,寒露茶的叶片会增厚,摸起来更厚实。
颜色上,寒露茶整体颜色以绿为主,翠绿、深绿,是它的颜色构成。
光看外观,我们已经能清楚地将白露茶与寒露茶区分开。
《4》
但要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还得闻香尝味。
外观的差异终究浮于表面,香气和滋味才是品茶的重点。
冲泡白茶,一律用白瓷盖碗,沸水冲泡。
几秒内快出汤之后,先揭盖闻香。
闻白露茶的盖香,甜美而奔放的甜花香扑面而来。
带着郎朗秋日的明媚,闻起来明朗、愉悦,与丰收之景甚是相配。
而寒露茶,香气更为凛冽、清郁,更多是清冷的草木气息,仿佛走进深秋清晨的山野。
再品茶汤。
白露茶入口清新而鲜爽,汤水稠润、鲜嫩,带着新鲜植物鲜活的气息,仿佛是从鲜竹叶上收集来的甘露。
寒露茶由于叶片厚实,内含物质丰富,喝起来胶质感更突出。
茶汤醇和、柔软,入口先感受到的是清冽。
而后,一股甜润感会逐渐包裹舌面,接着在口腔内化开。
甜润之中,还有丝丝清凉,是深秋的印记。
《5》
行文至此,正巧有位茶友发来消息问,已经买了今年的白露茶,还要买寒露茶吗?
这位茶友很有眼光,也赶上了好时候。
今年的白露茶,几乎是秋牡丹的品相,还是有机茶,买得值。
但看完了前文,想必茶友们也清楚,白露茶明媚靓丽,寒露茶也有自己的出众之处。
清冷幽长的香气、醇和柔滑的汤感,非白露茶可以替代。
所以,对寒露茶感兴趣的茶友,可别犹豫。
天气渐凉,该有一杯好茶相伴。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