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民和县五村同步开展第一响应人复训 强化基层应急“末梢”

2025年10月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为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水平,普及相

2025年10月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为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水平,普及相关知识技能,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于当日启动了南部乡镇应急小站第一响应人队伍复训及入村指导工作,该活动由民和县应急管理局主办,字节跳动公益平台及爱心网友捐赠,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公益支持,成都高新区赢在生存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承办。此举是该县引入社会力量、共同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基层应急管理新格局的具体实践,旨在系统性提升村级第一响应人的专业处置能力。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应急小站”项目的落地,为民和县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注入了专业化、标准化的核心力量。 该项目通过配备应急装备、设计标准化课程、提供技术指导,有效赋能该县“县-乡-村”三级应急响应体系的末端建设。本次复训,依托“应急小站”项目资源,由民和县应急管理局统筹组织,将社会公益力量与该县实际防灾需求紧密结合,对中川乡草滩村、官亭镇赵木川村等五个项目村展开全覆盖、实战化的技能轮训。

本次训练内容涵盖指挥协调、风险研判、救灾帐篷搭建及多项关键实操技能。应急小站项目的有力支持,使得专业化训练资源得以精准直达乡村一线,显著提升了基层队伍的灾情研判、现场指挥和自救互救能力。

下一步,民和县将不断总结推广应急小站项目的成功经验,持续扩大基层应急力量的覆盖范围与专业水准,共同为该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筑一道更加坚实、韧性的防线。(供稿:成都高新区赢在生存公益事业发展中心)

短评 | 凝聚社会力量,夯实应急管理的基层之基

民和县启动应急小站第一响应人复训,是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的创新实践。此举将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让专业救援资源直达乡村“末梢”,有效破解了基层应急“最后一公里”难题。通过常态化、实战化训练,不仅提升了村级响应队伍的灾情研判和自救互救能力,更构建起一道坚实的基层安全防线。这一“政社联动”模式值得推广,为提升全国农村地区的防灾减灾韧性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