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拒建府第真境界

1. 长安春日里的意外拒绝:皇帝赐豪宅,他却一口回绝公元前 119 年的春天,长安城里正是花开得最盛的时候。未央宫旁的一

1. 长安春日里的意外拒绝:皇帝赐豪宅,他却一口回绝

公元前 119 年的春天,长安城里正是花开得最盛的时候。未央宫旁的一处空地被圈了起来,工匠们正忙着雕梁画栋 —— 这是汉武帝特意给霍去病盖的府第,地段好、规模大,连里面的家具摆设都按王侯规格准备。

那天霍去病刚从漠北回来,身上还带着战场的尘土,汉武帝就拉着他去看新府第。皇帝指着那些精巧的楼阁,笑着说:“去病啊,你年纪轻轻就立了这么大的功,这宅子你可得好好住着。” 谁知道霍去病看完,却摇了摇头,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年的话:“匈奴还没消灭,我怎么能先安家呢?”(《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里就记了这句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要知道,那时候汉朝的贵族们都把建豪宅当回事儿,连丞相公孙弘都想着把自己的府第修得气派点。霍去病才二十出头,已经是大司马骠骑将军,封了冠军侯,有皇帝撑腰,要套豪宅太容易了,可他偏偏不要,这事儿在当时就惊着了不少人。

2. 不是故作清高:霍去病为啥把匈奴看得比家还重?

可能有人会觉得,霍去病是不是故意装清高?其实真不是,他对匈奴的恨,还有对家国的牵挂,都是打小刻在骨子里的。

霍去病的舅舅是卫青,卫青早年就跟着汉军打匈奴,家里常听人说匈奴怎么抢汉朝的粮食、杀边境的百姓。他小时候在长安街头,还见过从北方逃过来的流民,破衣烂衫的,说起匈奴就哭。那时候他就攥着小拳头说:“以后我也要去打匈奴,让他们不敢再来!”

后来他真的上了战场,才知道打匈奴有多难。公元前 121 年,他带一万骑兵去打河西,一路上没水没粮,有的士兵渴得晕过去,他就跟着一起找水源;遇到匈奴骑兵突袭,他带头冲在最前面,胳膊被砍伤了也不后退。那次仗打下来,汉朝收复了河西走廊,可汉军也死了不少人。他在河西的草原上看着战友的尸体,心里更明白:只要匈奴还在,边境的百姓就不得安宁,自己就算住再大的府第,也睡不踏实。

而且那时候汉朝和匈奴打了几十年,国库都快空了,很多老百姓要交税、要服兵役,日子过得苦。霍去病是将军,俸禄不少,可他常把自己的钱分给士兵,哪还会想着给自己建豪宅?《汉书》里说他 “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实是误会他了,他不是不关心士兵,是把心思全放打匈奴上了,没功夫搞那些享受。

3. 光说不练假把式?他用胜仗证明自己没说空话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话,要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可能会被当成口号,可霍去病是真的用一场场胜仗来践行的。

就说漠北之战吧,公元前 119 年,他和卫青各带五万骑兵,深入漠北找匈奴主力。霍去病那一路,走了两千多里,遇到匈奴左贤王的部队,打了一场硬仗。他带着士兵翻过大沙漠,天寒地冻的,有的人连马都冻僵了,他就下令让大家互相取暖,自己也和士兵一起睡在雪地里。最后这仗打赢了,杀了七万多匈奴兵,还追到狼居胥山,在山上祭了天 —— 这就是后来 “封狼居胥” 的来历,成了古代武将的最高荣耀。

打完漠北之战,汉武帝更看重他了,不光赐府第,还想给他加俸禄,可他还是拒绝了。他说:“现在匈奴虽然退了,但还没彻底臣服,我得接着练兵,等着彻底把他们消灭。” 那时候他才二十二岁,正是年轻人爱享受的年纪,可他心里装的全是家国大事,连给自己找个住处的心思都没有。

反观当时有些官员,比如李蔡(李广的弟弟),当了丞相之后,就想着占公家的地建府第,最后因为贪占土地被治罪,自杀了。两相对比,更能看出霍去病的境界 —— 他要的不是自己的荣华富贵,是天下的太平。

4. 放到现在,这种 “境界” 还值钱吗?

可能有人会说,霍去病是古代的将军,他的情况和现在不一样。可仔细想想,他那种 “先有大家,再有小家” 的精神,到现在也没过时。

你看现在,有多少科研工作者,一辈子待在实验室里,研究芯片、研究疫苗,明明能去外企拿高薪,却选择留在国内攻关,他们不就是把国家的需求放在前面吗?还有边疆的军人,守在零下几十度的哨所里,过年都不能回家,他们不也是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的当代写照吗?

现在很多年轻人总被说 “太看重物质”,可其实不是这样的。去年我认识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本来能去一线城市的互联网公司拿高薪,可他却报名去了新疆的基层,帮当地农民搞电商卖水果。别人问他为啥,他说:“我老家就是农村的,知道农民不容易,能帮他们多卖点东西,比我自己赚多少钱都开心。” 你看,这不就是霍去病精神的延续吗?

不是说现在的人不能追求好房子、好生活,而是说不能只盯着自己的小日子,忘了还有更重要的事。霍去病拒绝府第,不是不爱家,而是他知道,只有把 “大家” 护好了,自己的 “小家” 才能安稳。这种通透和格局,不管到什么时候,都值得我们学习。

霍去病二十四岁就去世了,一辈子没给自己建过一座府第,可他的名字,还有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句话,却比任何豪宅都流传得久远。现在我们说起他,想起的不是他的官位和财富,而是他那种为国为民的担当。

你们觉得现在生活里,“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的 “匈奴” 可以是什么?是工作里要攻克的难题,是国家需要突破的技术瓶颈,还是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要是喜欢这种历史故事,也可以关注我,以后还会讲更多有温度的历史人物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