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双仓双风道、百元新标杆|安耐美风屿 K1装机体验

对于 DIY 玩家来说,机箱常常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预算吃紧时也往往是第 一 个被“缩减”的部分。但实际上,一 个设计

对于 DIY 玩家来说,机箱常常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预算吃紧时也往往是第 一 个被“缩减”的部分。但实际上,一 个设计合理、做工精良的机箱不仅能为硬件提供良好的散热环境,延长硬件寿命,还能在日常使用中带来更好的静音效果和更方便的维护体验。

而提到性价比和良好的装机体验,安耐美绝对算是个不错的选择。其近期推出的 Aero Link 风屿 K1机箱,更称得上性价比典范。机箱采用了独特的上下双仓双风道布局,配备了快拆式钢化玻璃侧板,电源前置设计,并且标配了双风扇和显卡支架,所有这些都集成在 一 个不到 200 元(活动价)的机箱,为追求均衡体验的装机用户提供了兼具实用功能与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本次正是基于这款机箱的装机分享,整机配置如下

CPU: intel 酷睿 Ultra 7 265K

主板: 微星 MAG B860M MORTAR WIFI 迫击炮

显卡: 影驰 GeForce RTX 5070 金属大师 黑金版 OC

内存:十铨 VULCAN 火神 6000MHz 16G X 2

SSD: 希捷酷玩520 1TB

机箱: 安耐美 风屿 K1

电源: 安耐美金竞蝠 GM850W 金牌

散热: 安耐美 TD60D-ARGB 风冷

整机展示

▼安耐美风屿 K1,作为 一 款中塔机箱,体积相对较大,桌面摆放的话不算友好。该机箱的核心设计理念在于风道优化,因此正面、侧面及顶部均精心预留了大量开孔,以确保充裕的空气进出,保障卓越的散热性能。

▼结构方面,机箱内部采用上下分仓式设计,下部专为电源提供独立放置区域,并辅以密集的散热小孔。上部的钢化玻璃侧板则通过卡扣固定,其无螺丝快拆设计极大地简化了拆装过程,提升了用户体验。

▼常用的开机、插口布置在机箱顶部,这也能看出主机定位就是桌下摆放。

▼机箱前面板预装两枚 140mm ARGB 风扇,也可以替换为 3 把 120mm 风扇。下方留有镂空区域,其后方是电源的安装位置。

▼机箱采用少见的前置电源设计,并且做了接口朝外设计,这样后期更换或者增加线材不用拆电源了,直接插拔即可,这里搭配的安耐美金竞蝠 GM850W 金牌电源。

▼前置电源的唯 一 局限是对电源长度有要求(限制在15cm以内),不过主流的电源尺寸基本都在区间内,倒也没有太大影响。假如真是那种追求极致性能,配备了大尺寸大功率电源的玩家,相信也不会考虑这个机箱了。

▼散热支持上,机箱兼容 360 水冷和 165mm 高度风冷,这里搭配的安耐美 TD60D-ARGB 风冷,6 热管双塔双扇的组合,顶部还配备数显实时显示相关数据,至高 280W TDP 控热能力,压制 Ultra 7 265K 是绰绰有余了。

▼换个角度。

▼机箱可以支持到 ATX 规格,这里搭配的微星 MAG B860M MORTAR WIFI 迫击炮,荧光绿加灰黑的色彩组合,科技范拉满,8 层 2 盎司铜 PCB 与 12 + 2 + 1 相 60A 供电设计,还有雷电 4 全功能接口,1200 多的价格相当靠谱。

▼机箱显卡限长 400MM,哪怕是巨无霸级别的显卡也轻轻松松。这里搭配的影驰 RTX 5070 金属大师 ,标志性的金属用料,质感拉满,无灯也是别有韵味。

▼机箱内部设计了隐藏式显卡支架,能够对高规格显卡提供物理支撑。如果有视觉强迫症,那么显卡自带的金属支架也挺靠谱。

▼不装水冷与替换集成风扇的前提下,机箱内部最多可以接入 11 把 12mm 风扇,直接用手头闲置风扇了事,顶部是乔思伯的拼接扇 ZL-120

▼机箱左侧做了下沉式设计,可以容纳两把 120 风扇。

▼尾部和底部是是九州风神的魔影 CF120Plus 3连包

▼右侧空间余量足够摆手办,后面还能再接 2 把风扇。

▼尾部视角

相关硬件CPU丨Intel Ultra7 265KF

▼这颗可能是当前最值得入手的 Ultra7 处理器,20 核 20 线程设计,性能对标 14700K,功耗控制更优,还有 NPU 的额外加成,现在原盒未拆的不到 2K,性价比很高。

主板丨微星 MAG B860M MORTAR WIFI 迫击炮

遇事不决迫击炮诚不欺我,这块板子虽然搭载的是中端的 B860 芯片组,整体配置却可以媲美高阶的 Z 系列芯片组主板,8 层 2 盎司铜 PCB 与 12 + 2 + 1 相 60A 供电设计的基板,PCI-E 5.0 、WIFI7、雷电 4 接口也并未缺席,配合 MEM TRY IT 的自动化参数调校,既能满足追求稳定性的普通用户,也适合有 一 定超频需求的专业玩家。

显卡丨影驰 GeForce RTX 5070 金属大师 黑金版 OC

▼影驰金属大师 5070 系列显卡提供黑金和白金两种配色,设计紧凑。它配备了三风扇和大尺寸越肩式散热器,旨在提供卓越性能的同时,确保安静的运行环境。显卡通过了 NVIDIA 官方的 SFF-Ready 认证,对于小型机箱兼容性更高。

▼显卡正面的三个霜环风扇能提供出色的风量和风压,有效降低噪音。合金背板不仅增强了显卡的机械强度,有效防止静电,还能辅助散热。右侧镂空的对流穿透区域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效率,并降低了运行噪音。

▼全包裹设计提升防护性的同时也让整体美观度更高,顶部的 12V-2x6 反置接口便于电源模组线连接和固定,提升了显卡的安全性。

散热|安耐美 TD60D-ARGB 风冷

▼风屿 K1 这样的机箱最适合的其实是 360 水冷,直接节约 三 把风扇,但考虑到手头闲置硬件的利用,以及这款风冷散热器高达 280W 的解热功耗,它依然是压制265KF等处理器的理想选择。

▼散热器配备六根 6mm 复合式热管,能高效传导热量。其纯铜镀镍底座经过高精度 CNC 工艺处理,确保均匀导热,避免热量堆积,同时散热鳍片间距也保持了极高的 一 致性。

▼散热器为双塔双风扇,整体高度 159mm,这个规格能有这么强的散热效率,还是相当少见的。

▼散热器搭配了两个 120mm、厚度 25mm 的风扇,外侧为 ARGB 风扇,中间为无光风扇,两者协同工作,进 一 步提升散热性能。风扇均采用液态动力轴承(FDB),支持 PWM 智能调速,在保证强大散热的同时,也能保持安静运行。

▼风扇转速范围为 600 至 1600±10% RPM,提供 29.46 至 69.63 CFM 的风量,风压介于 0.36 至 1.39 mmH2O,最大噪音值仅为 25 dBA。

电源|安耐美金竞蝠 GM850W 金牌

▼电源是之前拆解过的安耐美金竞蝠 GM850W,该系列有650W、750W、850W 和1000W 四种规格可选,甚至还提供了黑白两种配色匹配不同风格主机(1000W仅有黑色),全日系电容、ATX3.1 标准,主动式 PFC 结构、80PLUS& PPLP 双白金认证,规格也是拉满了。

▼电源三围尺寸 150 X 140 X 86mm,属于小型 ATX 电源,全模组接口 + 标配柔软压纹线,对紧凑型机箱比较友好。

▼内部搭载了 一 枚 12cm FDB 轴承风扇,7 扇叶配置支持风扇智能启停,低负载时会自动停转风扇,降低电源的运行噪音。

▼电源支持最新的 ATX 3.1 标准,并配备了符合 PCIe 5.1 规范的 12V-2x6 接口,对 40系以上显卡较为友好,无需转接的形式不仅走线更轻松,安全性也更高。

▼成本方面,金竞蝠 GM850W 折算下来大概 0.67元 / W,质保则是五年只换不修,整体来说性价比不错,适合预算有限的装机用户

机箱|安耐美 风屿 K1

▼安耐美 风屿 K1 定位中塔机箱,三 围尺寸为 454 X 215 X 465,最大可以容纳 ATX 主板,360mm 水冷,165mm 高度风冷、400mm 显卡以及 150mm 电源。机箱主体选用 0.6mm SPCC 冷轧钢板,稳定性还是不错的。

▼内部空间还是很宽裕的,基本上不存在硬件兼容性。

▼机箱左侧做了下沉设计,显卡下方预留的凹槽可以容纳两把 12cm风扇,侧边网孔可以让风扇更好的进风。

讲真,底部支持风扇的机箱不少,但专门为此做特别优化的还是很罕见。

▼机箱正面标配两把 14cm 风扇(可替换为 3 把 12cm 风扇),网孔面板支持快拆安装,同时能够极大地提升空气流通效率,前进上出和背进上出的双风道设计,能够保证内部的温度控制。

▼机箱背部视角,左侧可以容纳两把风扇或者 240 水冷,如果不用风扇进行遮挡的话,走线最好跟着预留的理线槽走。

▼左侧的电源位

▼右侧的硬盘笼,支持安装3.5 英寸 / 2.5 英寸硬盘各一。不过空间这么大只放两个硬盘,感觉有点浪费。

▼电源前置通过内置的延长线达成。

总结

总体而言,安耐美风屿 K1 给出的装机体验还是挺不错的。它摒弃了冗余设计,专注于扎实的做工、高效的双风道散热、优秀的硬件兼容性以及诸多周到的细节,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价格了,日常售价 259,活动价更是不到 200,可以说在性能与价格之间找到了完美平衡,是追求性价比用户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