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那天下午在咖啡馆,我突然看清了追星的真相

当我们在追星时,到底在追什么?那天下午,我在咖啡馆里边等人边刷手机。通知栏里同时弹出了两条消息:一条推送是某顶流明星在机

当我们在追星时,到底在追什么?

那天下午,我在咖啡馆里边等人边刷手机。通知栏里同时弹出了两条消息:一条推送是某顶流明星在机场的全身穿搭解析,另一条是报道一位老科学家捐出了毕生积蓄设立奖学金。我的手指在屏幕上方停顿了好几秒,一个问题突然冒了出来:为什么我能一眼认出明星同款墨镜的牌子,却对这位科学家的名字感到陌生?

这种感觉特别微妙。就好像你能细数出小区里所有外卖店的招牌菜,却记不住妈妈最爱做的那个拿手菜是什么味道。

说起来,我之前查过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数据:我们国家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一直在稳步提升,这是特别好的趋势。但另一方面,娱乐八卦的阅读量和讨论热度,往往是科技类内容的几十倍甚至更多。这景象,有点像一帮朋友都说要健身,结果约好了去健身房,大部分人却都在休息区刷手机、聊天。

我们看世界的“滤镜”被动了手脚

不知道你有没有同感,现在各类App好像越来越“懂”我们了,总能精准推送我们感兴趣的内容。

一位做运营的朋友曾跟我聊起:“从数据上看,严肃、有深度的内容确实叫好,但流量表现上往往比不上明星的一条日常动态。

这背后的逻辑,有点像我们去超市购物——摆在你眼前最醒目位置的,往往是利润最高、周转最快的商品,而不是营养价值最好的。这或许就是“算法推荐”的力量。

那些安静却重要的光芒

上个月,我在一个不太起眼的行业公众号上读到了一位老院士的故事。老人家八十多岁了,生活极其简朴,却把所有的积蓄都用来支持科研和帮助学生。他说,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更多年轻人愿意投身科学。

那条推送最终的阅读量只有几百。而同一天,某明星分享了一张晚餐照片,点赞轻松过了百万。

这种感受确实复杂。就像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精心设计过的花园里,那些最艳丽、最芬芳的花朵总是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这让我想起有次和编辑朋友聊天,他说:“你看,我们精心打磨的深度稿件,阅读量常常不及一条明星八卦的零头。

找回我们选择的主动权

现在我自己有了个习惯:每当沉浸于刷娱乐资讯时,会偶尔停下来问问自己,这些信息除了占据我的时间,究竟还留下了什么?很多时候,答案是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要完全排斥娱乐。关键在于意识到,我们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停留,都是在为自己想要的世界投票。

前阵子,我特意花时间了解了几位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故事。那个下午,我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充实和平静,仿佛在喧嚣中找到了一个安静的角落。

写在最后

有时我觉得,我们这代人面对的考验,不是信息匮乏,而是过载。多到我们已经快忘了,哪些信息才是真正滋养我们的。

有句话我觉得说得在理:“你长期关注什么,最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当我们的视野被层出不穷的明星动态填满,那些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更厚重的价值,可能在视线中慢慢变得模糊。

说到底,真正有价值的事物,往往并不喧嚣。它们就在那里,等待着愿意静下心来的人去发现。

而那些最吸引眼球的,很多时候只是在完成一场注意力的转移——从那些真正重要且影响深远的事情上,转移到那些更能产生即时效益的内容上。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选择的权利,稳稳地握在自己的手中。毕竟,这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思考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