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在2001年年初提出过“A股赌场论”,引发了一场“中国股市应该何去何从”的大讨论。
吴敬琏在接受央视《经济半小时》访问时猛批,“中国的股市很像一个赌场,而且很不规范。赌场里面也有规矩,比如你不能看别人的牌。而我们这里呢,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诈骗。坐庄、炒作、操纵股价这种活动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当时由于A股暴跌,吴敬琏的“股市赌场论”遭到四面讨伐。然而,时隔二十多年,A股的赌场本色并未完全褪去。
就在今年9月22日,曾举报18家上市公司做庄的“私募冠军”叶飞刚刚出狱。
9月28日,还有2023年末震惊市场的杭州“30亿元量化私募跑路”细节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曝光。据悉,该案中磐京投资实控人毛某与另一位实控人姚某在2017年盯上一只代号“企鹅”的股票,并通过旗下基金账户、私募产品账户、个人账户等共计55个账户,组建操盘交易团队交易这只股票,利用资金优势、持股优势,以大量集中交易等方式,试图操纵股价。
虽然这些明目张胆的坐庄行为可能并不多。但是,在仔细观察一些股价异常波动的个股后,依然可以发现坐庄的痕迹,包括打压建仓、低价吸筹、洗盘震仓、拉升出货等等。
实际上,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发现这一类坐庄行为并不难。因为能够动用巨额资金进行股价操纵的账户凤毛麟角。
据上交所数据,截至2025年6月末,A股投资者总数突破2.4亿,其中99.76%为个人投资者。另据《上交所年鉴2024》,在2023年底,直接持有上交所股票的自然人账户中,资金规模1000万元以上共有33.55万人。
而操纵一只股票动用的资金至少需要上亿,甚至是几十上百亿的资金,个人投资者账户中够得上这个门槛的可能不到万户,监管部门只要关注少量异常交易账户即可。
除了个人投资者外,机构投资者中私募资管公司往往是坐庄的主体,但是这一类公司基本上在相关部门都有备案,账户很容易识别,监管部门只需关注异常交易行为尤其是频繁交易,频繁撤单的账户,也不难发行其中猫腻,限制一些高频交易账户的撤单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就能摁住这类股价操纵。
最难发现的一类股价操纵行为实际上是由上市公司实控人大股东主导实施。由于上市公司实控人大股东是内幕信息的知情人,他们天然具有操纵舆论的信息优势。所以,他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发布利好、利空消息,影响股价走势,从而到达高价减持,低价回购等特殊目的。
上市公司实控人大股东正是吴敬琏所说的“可以偷看别人底牌”的人。现在,明目张胆的股价操纵行为较少出现,但是由上市公司主导的伪市值管理却十分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