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全球首条中欧北极快航开通,18天直达欧洲刷新航运纪录

9月23日凌晨4时30分,“伊斯坦布尔桥”轮从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启程,驶往英国弗利克斯托港,标志着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

9月23日凌晨4时30分,“伊斯坦布尔桥”轮从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启程,驶往英国弗利克斯托港,标志着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正式开通。这艘容量为4890标准箱的冰区加强型船舶可破除1.2米厚冰层,将取道北极东北航道,单程运输时效仅需18天。这条新航线比传统苏伊士运河航线缩短约22天,较2024年底开通的宁波至德国威廉港的26天“中欧快航”再创时效新纪录。新航线不仅是中国航运史上的突破,更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实践成果。

中欧北极快航依托的北极东北航道是连接东亚与欧洲的新兴国际航运干线。该航线一边串联起宁波、上海、青岛、大连等国内主要港口,另一边连接英国弗利克斯托港、荷兰鹿特丹港、德国汉堡港、波兰格但斯克港。与传统航线相比,新航线单程运输时效仅需18天左右。而传统苏伊士运河航线需约40天,即便与目前最快的陆上中欧班列相比,行程也可缩短7天左右。首航船只“伊斯坦布尔桥”轮是一艘容量为4890标准箱的冰区加强型船舶,可破除1.2米厚冰层。9月22日下午,该船在宁波舟山港北一集司7号泊位完成了超1000标准箱的集装箱装载作业。

中欧北极快航的开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2024年报告,北极航道相较传统苏伊士运河航线缩短约40%航程,单箱成本下降28%。思格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物流采购经理周楚婧表示,此次出口一个集装箱的储能设备,货值30万美元,通过北极航线不仅使企业综合成本降低40%,更可精准衔接欧洲圣诞季备货高峰。新航线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海杰航运(香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李晓斌指出,航线所经区域政治经济形势相对稳定,减少了海盗、拥堵以及战争波及风险等隐患,提升了船队航行的安全系数。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简军波认为,北极快航是中国为国际社会贡献的一项重要公共产品,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未来也可以一起参与进来,与中国合作开发。

中欧北极快航专门服务跨境电商与高附加值货物。宁波海关所属大榭海关副关长周晓平介绍,首航装载的货物既有日用品、服装、零部件等产品,也有储能柜、动力电池等“新三样”产品。欧盟是宁波口岸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8个月,宁波口岸对欧盟进出口总值达3307.4亿元,同比增长12%,约占宁波口岸进出口总值的18%。浙江海港物流集团董事长孙雪君表示,这条航线大大缩短了运输周期,对时效性强的货物和跨境电商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北极航线航行环境相对稳定,受突发事件干扰的可能性更低。

北极航线不仅节省时间,还符合绿色航运趋势。据估算,新航线可降低约50%的单程碳排放量。为确保北极航行安全,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北极航道航行指南(2024版)》,建立了全球首个极地航行标准。上海自贸区还试点“北极航运保险补贴”,保费降低40%。关于通航季节性问题,李晓斌表示,在冬季非可航窗口期内,将打造“东欧快航”产品,推出经过苏伊士运河的“海运+铁路”联运产品,可在25天内到达中欧班列各个通行站点,实现两个季节航线的联动替代和持续发展。高盛预计,北极航道货运量将在2030年突破3000万TEU,占全球贸易量6%。俄罗斯则计划2035年实现年货运量2.2亿吨。

随着“伊斯坦布尔桥”轮驶向北极,宁波舟山港至此已贯通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成为全球唯一覆盖全部通航大洋的港口枢纽。这条新航线将推动全球贸易从“运河时代”向“极地时代”跨越,为应对全球贸易不确定性、拓展国际物流新通道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