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荀彧对曹操有多重要?几件事情就可以看出,迎献帝、官渡之战

提起曹操的谋士,现在人们容易想起郭嘉、贾诩或者司马懿等等,其实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谋士是荀彧,用谋士来形容荀彧或许都不恰当,

提起曹操的谋士,现在人们容易想起郭嘉、贾诩或者司马懿等等,其实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谋士是荀彧,用谋士来形容荀彧或许都不恰当,应该说荀彧是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最大助力和合作伙伴。

昔袁绍侵入郊甸,战於官渡。时兵少粮尽,图欲还许,书与彧议,彧不听臣……及绍破败,臣粮亦尽,欲南讨刘表。彧复止臣,陈其得失,臣用反旆,遂吞凶族,克平四州……彧之二策,以亡为存,以祸致福,谋殊功异,臣所不及也。——《荀彧别传》

这是公元207年,曹操给汉献帝上的奏表,曹操回顾了自己统一北方的过程。曹操主要称赞了荀彧的功劳,尤其是在官渡之战和是否征讨刘表的问题上,荀彧阻止曹操做出错误的决定。对荀彧曹操自称“臣所不及也”,希望汉献帝给荀彧增加封邑。

我们简单梳理一下荀彧在曹操统一北方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

劝阻曹操攻徐州

公元195年,曹操得知陶谦病死后,打算先不管吕布,而是继续攻取徐州。194年,曹操东征陶谦,结果张邈、陈宫等叛迎吕布入兖州,幸亏荀彧、程昱等人守住了三座城池。曹操火速回军与吕布大战,最终双方陷入相持阶段。

现在曹操看陶谦死了,还是惦记徐州,或许在曹操的内心里,吕布不好打,不如先欺负徐州。荀彧极力劝阻,他认为兖州才是曹操的大本营,如果攻徐州,取胜了还好,如果攻不下那么兖州恐怕也保不住了。曹操最终听从荀彧建议,继续死磕吕布,重新夺回了兖州。

劝曹操迎汉献帝

196年,曹操阵营发起了关于是否应该迎接汉献帝的讨论,当时许多人不赞成,理由是徐州还未平定,韩暹、杨奉刚刚将天子迎到洛阳,往北联结张杨,暂时还不能控制他们。

#深度好文计划#荀彧则对曹操说:“从前晋文公迎周襄王返回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此时应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怎么敢为害呢?如不及时扶正朝廷,天下将生叛离之心,以后即使考虑此事,也来不及了。”

曹操认为荀彧之言有理,遂应安集将军董承的秘密召请,亲率大军进抵洛阳,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奉迎献帝迁都许县。迎接汉献帝,无疑让曹操阵营产生了质的变化,本来曹操只是兖州牧,现在手里有了天子,政治意义完全不一样了。

劝阻曹操撤军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九月,曹军军粮将尽,士卒疲惫,曹操写信给荀彧,准备退守许都。

荀彧回信说:“眼下军粮虽少,还比不上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那样艰难。当时刘、项双方都不肯先退,先退的一方必定处于被动。您以仅及敌之十分之一的兵力,就地坚守,扼住敌人咽喉使其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敌人的底细已经清楚,锐气已经枯竭,局面必将有所变化,这正是使用奇谋的良机,不可失去啊!”

曹操采纳其建议,继续坚守待机,后来的故事大家就很熟悉了,许攸家人犯法入狱,许攸怒而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曹操亲率精兵火烧乌巢,一举扭转了战争局势,袁绍大败,退回河北。

劝阻曹操征刘表

建安六年(201年)三月,曹操欲南击曾与袁绍结盟的荆州刘表。荀彧认为:“现在袁绍失败,部众离析,应趁此机会,一举平定河北;我们背靠兖州、豫州,如远征江、汉,这时袁绍要是收其残部,乘虚攻击我们的后方,您的大事就完了。”

曹操采纳了荀彧的建议,遂于四月挥军北进,扬兵于黄河之上;对驻守仓亭的袁绍军发起攻击,一举歼灭仓亭袁军。202年袁绍病死,袁谭、袁尚兄弟相争,曹操207年北征乌桓,终于彻底消灭了袁家的势力。

从《荀彧传》里我们可以看到,曹操也并非总是英明神武,他也会犹豫,也会畏难。但好在他有荀彧,关键时刻荀彧的脑子总是清醒的,荀彧有清晰而准确的战略规划,真不愧曹操“吾之子房”的评价!

除了战略规划之外,曹操阵营的许多人才,都是荀彧举荐的。郭嘉、荀攸、司马懿、戏志才、钟繇、杜畿、陈群、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看看这些人名,熟悉三国历史一定清楚这份名单的含金量。

总之,荀彧一如刘备阵营的诸葛亮、孙权阵营的周瑜和鲁肃、袁绍阵营的沮授,是真正的战略规划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上只是简单的几件事情。另外,在某种程度上,荀彧并不是完全依附于曹操,有其独立性,曹操也认为荀彧是自己的创业伙伴。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卢弼《三国志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