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明明知道那个人让你哭比笑多,明明知道等待他的消息就像在机场等一艘船,明明知道这段关系已经像个漏气的轮胎,撑不起未来了……可为什么,那个“删除”键,就是按不下去呢?
你会给自己找一万个理由:“也许他最近只是太忙了”、“那次他对我还是挺好的”、“说不定我再改变一点,我们就会好了”……这就是你说的“藕断丝连,犹豫不决”,结果就是内耗越来越严重,像陷入一个泥潭,每次挣扎,都陷得更深一点。
我们总以为自己的退让是深情,是包容,但在那个已经不珍惜你的人眼里,可能只是你底线的一次次后退,是他可以更加肆无忌惮的许可证。你不断地原谅,他不断地犯同样的错,这场拉锯战里,流血的只有你自己。
爱错人,其实不可怕,就像走路难免会摔跤。真正可怕的,是你摔倒了,却赖在那个坑里不肯起来,还幻想着那个推倒你的人会回来扶你。
那种丧失理智的沉沦,那种执迷不悟的坚持,消耗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是你对爱情本身的信心和热情。
所以,到底到什么地步就该结束呢?我觉得,那个“时刻”不是一个外部的标准答案,而是你内心的一种“感觉”。
当你的直觉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你“不对劲”,当你发现你在这段关系里变得自己都讨厌自己——变得多疑、焦虑、歇斯底里、越来越不自信的时候……
当“痛苦”成了主旋律,而“快乐”只是偶尔的插曲时,你就该严肃地考虑离开了。
其实不需要那三条标准都满足,提供不了情绪价值,给予不了经济支持,又给不了正面陪伴。可能他经济上对你大方,但言语上永远在贬低你(没了情绪价值)。可能他天天陪着你,但陪伴的内容是争吵和冷战(没了正面陪伴)。
只要这段关系的核心体验是“消耗”大于“滋养”,那么,无论它表面看起来多么“符合”某些条件,它都是一段需要你勇敢审视的关系。
但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自己该抽身离开,但为什么执行起来这么难?因为我们要告别的不只是那个人,还有那个曾经倾注了所有真诚和期待的自己。我们害怕的,是那种“我不被爱”的失落感,是未来一个人的孤独感。
但亲爱的,“永不回头”不是一种绝情,而是一种高级的自爱。它意味着你终于把对自己的保护,放在了对他虚幻的期待之上。你收回了那把递出去的刀,决定为自己疗伤。这个过程当然会痛,像撕掉一块粘在伤口上的创可贴,但只有撕掉了,新鲜的空气才能进来,真正的愈合才能开始。
我想说的是,在遇到那个对的人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成为那个“配得上自己温柔”的人。你的温柔和真诚,是如此宝贵的礼物,不应该被浪费在不懂得欣赏的人身上。 做一个为爱冲锋的勇士,这份勇气,首先要用在爱护自己身上。
得到的,我们真心感恩,希望圆满;得不到的,就学着释怀。但无论如何,“永远不要丢失原来的自己”,这是底线,也是我们穿越所有情感风暴的导航仪。
那个原本闪闪发光的你,才是一切关系的起点和归宿。保护好自己的光芒,比什么都重要。
最后,祝愿每个真诚的人都能遇到同样真诚的人,温柔的人也能够遇到配得上你的温柔。
-本文由松果倾诉原创,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来源:ai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