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夏朝竟来自四川?四川有一座神秘大山,竟与夏朝遗民有直接关系!

根据“中华姓氏体系”,揭秘中国地理中华古族与中国地理系列(32)01上古有万族万国,而今有中华万姓。《左传▪哀公七年》有

根据“中华姓氏体系”,揭秘中国地理

中华古族与中国地理系列(32)

01

上古有万族万国,

而今有中华万姓。

《左传▪哀公七年》有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这万族,就是上古时代那一个个氏族、部落;

这万国,则是那一个个氏族、部落所建的古国。

而夏朝的建立自然与夏族有关。

夏族,是一个以“夏”为图腾的氏族、部落。

没错,“夏”首先是一个图腾。

只有搞清楚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夏朝,研究明白夏朝。

如果你对夏朝感兴趣,你一定听到过这样的说法:

夏朝就在四川,

夏朝来自四川,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

全是捕风捉影的猜想。

不过,四川,古蜀国,三星堆文化,和夏朝却也实实在在都是有关系的。

这一点是有可靠证据的。

打个比方。

刘备在四川建立的蜀汉和汉朝有没有关系?

当然有。

但要是因此说汉朝来自四川肯定就是不对的。

四川和夏朝就是如此。

事实上,在四川存在大量夏朝、夏文化、夏朝遗民留下的痕迹,无论是考古发现还是文献记载都是如此。

而我们本文所要论述的这座位于四川境内的神秘大山就与夏朝遗民有关,它也是夏朝遗民在四川活动的最重要、最有力的证据之一。

这座神秘大山就是岷山。

为什么说岷山与夏朝遗民有关呢?

有什么证据吗?

现在,根据“中华姓氏体系”,以及考古发现的从4000多年前到周朝的众多的神秘图腾,终于彻底破解了这一千古之谜!终于彻底破解了岷山到底为什么叫岷山!

原来,在这一切的背后竟然隐藏着那么多被遗忘的古老秘密!

02

岷山山脉,地处四川省北部和甘肃省南部边境,属横断山脉。它大致呈西北到东南走向,逶迤500多千米 ,自古有“千里岷山”之说。

四川境内为岷山中南段,主要有鹧鸪山、邛崃山、龙门山、茶坪山、雪宝顶等,是岷山的主体部分。

在岷山一带还有一条叫岷江的河流。

另外,在甘肃省境内还有一个岷县。

从考古来看,新石器晚期,生活在岷山山脉的几个族群,沿着江河,一路摸摸索索走进了成都平原。

所以,无论是三星堆时期的先民或者说古蜀国的先民,他们一定是知道岷山的。

甚至有一种说法,岷山孕育了古蜀文明和古蜀国。

从文献来看,岷山这个名字非常古老,在秦朝以前就已经出现。

注意,这一点非常重要。

《禹贡》有这样的记载:“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见湖广名山。又曰:岷山导江。”

《荀子▪子道》里也提到了岷山:“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

岷山为什么叫岷山呢?

秘密就隐藏在“岷山”这个名字里。

很明显,“岷”这个字是由“山+民”构成。

“岷”是什么意思呢?

从表面来看,似乎指的是山民,山中居民。

你看这些人,住在山里或者山下,被称为山民,于是这座山也就被称为“岷”。

有没有道理?

还真有些道理。

但真相恐怕远非这么简单!

什么是“民”呢?

“民”这个字在甲骨文里就已经出现,是由横着的“目”下面加一个小部件构成。

一般认为“民”的本义是指奴隶,或者战争中虏获的战俘。

还有直接认为是瞎眼奴隶的。

但不管怎样,“民”与目、与眼睛有关是完全可以确定的。

除了“民”之外,甲骨文里还有一个字我们也需要说一下。

这就是“臣”。

“臣”本义是什么?

也是奴仆,奴隶。

《尚书·费誓》中所说的:“马牛其风,臣妾逋逃。”

臣是男奴,妾是女奴。

甲骨文里还经常见“小臣”一词。

而“臣”在甲骨文里是这样写的:

没错,竖着的“目”。有时候横着的“目”甚至也能当“臣”使用。

很显然,“臣”也毫无疑问与目、与眼睛有关。

细究下来,“臣”应该还有高等奴隶的意思,也就是通过自己的知识、文化为贵族服务的奴仆。

而不是纯做苦工的奴隶。

所以,“臣”后来演化出大臣的意思,“民”演化出百姓的意思。

关键在于,“臣”和“民”这两个字,在甲骨文里,在商朝,都有奴隶、奴仆的意思呢?

这就涉及到到底什么是“目”了。

“目”当然是眼睛,但在上古时代,它更是一个图腾,目族的图腾。

目族是一个以“目”为图腾的古老部落。

在甲骨文里就直接记载有目族和目国(目方)。

而这个目国还曾和商王朝是敌对关系,发生过战争!商王还曾派一个叫雀的人去征伐目国。

“貞乎雀征目”(《合集》6946)

“目”作为一个地名,在甲骨文里多次出现,并且商王还曾在“目”地田猎。

更重要的是,“夏”,夏朝的“夏”,就是从“目”演化而来。

从目到首,

从首到頁,

从頁到夏,

一条完整的演化路径。

对此,我曾在《喜报!甲骨文终于找到夏了!惊现大量与夏有关古族、古国、古地名》一文里有过详细论述。如果你对此感兴趣或者有疑问,可以移步观看。

这里不再赘述。

总之,从图腾的角度来看,完全可以说,夏就是目,目就是夏;夏族就是目族,目族就是夏族。

现在我们回到上面那个问题:

为什么“臣”和“民”在甲骨文里、在商朝都有奴隶、奴仆的意思?

还有,为什么“臣”和“民”都和目有关,都和眼睛有关?

答案很可能就是:

商朝灭夏(目),大量目族(夏族)之人沦为奴隶,但是因为很多目族(夏族)之人很有学问,成为高等奴隶,直接为商朝贵族服务。

例如:

周朝灭商,有很多有学问的商朝遗民也被周朝贵族重用。

罗马灭希腊,很多希腊各城邦的学者也被罗马贵族重用。

并且,由此而演化出“臣”和“民”这两个文字。

是不是这个道理?

是不是这个逻辑?

我们再来看看甲骨文里四川的古蜀国的“蜀”:

怎么样?

显而易见,“蜀”也与目有关,与目族有关,与夏朝有关。

蜀族,是目族的一个分支。

蜀国,是夏朝的一个封国。

因此,在三四千年前的四川,存在目人、夏人是确定的。

你看,三星堆青铜人的眼球突出,和甲骨文里的“目”一样:

03

从考古发现来看,河南的二里头遗址和四川的三星堆文化几乎是同时出现的,都在3700多年前,并且考古都发现了大量器物上或塑像上的目图腾。

而在二里头被废弃之后,三星堆遗址依然存在了很长时间。

如果二里头是夏朝都城的话,那么在夏朝灭亡后,古蜀国因为地处偏僻,还苦苦支撑了很久,一直没有被商朝灭掉。

类似于汉朝灭亡后,刘备在四川建立的蜀汉一样。

而岷山的“岷”,和“蜀”一样,都和目有关,都和眼睛有关,都是夏人(目人)在四川存在的关键证据。

还有一个问题。

既然“民”在甲骨文、在商朝是奴隶、奴仆的意思,那么“岷山”这个名字的出现难道是因为在四川的夏人(目人)自己认为自己是奴隶吗?

这样说不通啊!

对不对?

对于这一点,主要有两种可能:

1、“民”在甲骨文、在商朝是奴隶、奴仆的意思是现代学者的解读,虽然被普遍接受,但却并不能证明一定就是对的。

很可能“民”的本义并不是奴隶、奴仆,只是到了商朝大量夏人(目人)沦为奴隶,才演化出奴隶、奴仆的意思。

打个比方。

有个人叫大猛。

本来“大猛”这两个字并没有贬义,但因为大猛是一个坏事做尽的恶棍,久而久之,“大猛”就成了恶棍的代名词,就有了贬义。

2、“岷山”这个山名是商朝人对那座山的称呼,恰好被记录了下来。在商王朝看来,负隅顽抗的古蜀国的夏朝遗民,也跟奴隶一样,而对他们很重要的那座山自然就是奴隶之山。

这一点,类似曹魏骂蜀汉。

当然,对于古蜀国来说,对于那些夏朝遗民来说,他们则一定是认为他们自己才是正统。

历史啊,总是一再重演!

这就是岷山之名的由来!

这就是岷山为什么叫岷山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