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能做,有些事万万碰不得,这便是老祖宗留下的"天规"。翻开史书,见过太多王侯将相,年轻时不信邪,觉得规矩是束缚,到头来栽了跟头才追悔莫及。
今天咱们说说两条最要紧的"天规",守住了,余生自然安稳。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话传了千年,可真正做到的人却不多。
说起清朝第一巨贪,非和珅莫属。这位钮祜禄氏出身的满洲才子,年轻时也曾是个正直之人,在户部侍郎任上,有下属安明为了升职送礼,和珅当即拒绝,甚至连一块玉佩也不收。可惜啊,权力这东西就像一坛老酒,时间越久越能让人醉。
后来和珅身兼数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份初心早已不知丢到哪去了。二十多年里,他贪污的银两按现代学者研究,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光抄家就抄出二亿二千万两白银!玉器珠宝、西洋奇器堆满了库房。乾隆在时,他权倾朝野,风光无限;可乾隆一驾崩,嘉庆帝十五天就把他办了,最后一根白绫了结了性命。
你看,这就是贪不义之财的下场。
当初和珅何等精明,满腹才学,深谙权谋,连乾隆都对他宠信有加。可他偏偏管不住那颗贪心,以为手眼通天就能永保富贵。殊不知,树倒猢狲散,靠山一倒,那些金山银山反成了催命符。坊间都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积攒了一辈子的家产,最后全进了国库,还搭上了性命,连累家人也跟着受苦。
再看看另一位清官包拯,那才是真正明白人。包公在端州做知府时,当地盛产端砚,是进贡朝廷的宝贝。按惯例,前任知府都要多拿几十倍的数量,用来送礼讨好权贵。包拯上任后,一改旧习,进贡多少就只制多少,分文不取。
任满离职那天,百姓感念他的恩德,偷偷在船上放了一方端砚。包拯发现后,当即命船停下,将砚台掷入江中。这便是流传至今的"不持一砚归"的典故。你说一方砚台值多少钱?可包公就是这样,清白做官,两袖清风。
后来包公官至枢密副使,相当于国防部长,位高权重。可他临终前还留下家训:"后世子孙为官若是贪赃枉法,不得回归祖宅,死后不得葬入家族墓地。"这份家训刻在石碑上,立在堂屋,警醒子孙。结果包家世代清白,后人无不敬仰。
老话讲:"不义之财如霜雪,看似洁白,实则寒凉。"你拿了不该拿的,早晚要还回去,还可能连本带利加倍奉还。和珅贪得再多,最后一文钱也带不走;包拯清廉一生,却赢得千古美名。与其提心吊胆过日子,不如踏踏实实挣干净钱。手里的钱虽少些,但睡得安稳,吃得香甜,这才是真正的富足。
记住,财富要靠双手去创造,靠智慧去积累,靠品德去守护。那些走捷径的人,最后往往摔得最惨。
第二条天规:勿伤无辜之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后半句人人会说,前半句却常被遗忘。
翻开史书,这样的教训比比皆是。就说南北朝时期的侯景之乱,侯景本是东魏降将,梁武帝萧衍念其来投,给了高官厚禄。可侯景这人心术不正,贪得无厌,为了权势,勾结叛军,围困建康城,活活饿死了年迈的梁武帝。
你道侯景得意了多久?不过三年光景。他在建康称帝后,倒行逆施,杀戮无度,连无辜百姓也不放过,弄得民怨沸腾。最后部将倒戈,他被乱军所杀,尸首被扔进长江,连个全尸都没留下。曾经那些被他害过的冤魂,仿佛都在等着他这一天。
再看看宋朝的岳飞冤案。秦桧为了一己私利,陷害忠良,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岳飞。当时他大权在握,手段通天,以为除掉岳飞就能保住相位。可他万万没想到,从此背上了千古骂名。
直到今天,杭州西湖边岳王庙前,还跪着秦桧夫妇的铁像,任凭世人唾骂。有人说:"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秦桧生前荣华富贵享尽了,可死后却遭万世唾骂,子孙后代都抬不起头。你说这买卖划算吗?
相比之下,包拯铁面无私,却从不害无辜。他在开封府断案,只认理不认人,得罪了不少权贵,可老百姓都说他是"包青天"。有权贵子弟横行霸道,包公照样敢铡;有贫苦百姓喊冤,包公一视同仁。他得罪的都是该得罪的恶人,护的都是该护的良善。
所以包公虽然严厉,却没人记恨他。反倒是百姓们记着他的好,世世代代传颂他的故事。直到今天,民间还流传着"包公断案"的传说,开封府题名碑上,包拯的名字都被人们摸得模糊了——那是多少代人怀着敬意去触摸的痕迹啊。
老人常说:"人在做,天在看。"你对别人好,福气自然来;你害了别人,报应跑不掉。秦桧害岳飞时何等得意,到头来却成了遗臭万年的典型;包拯得罪权贵时何等凶险,最后却赢得了青史留名。今天你怎么对别人,明天历史就会怎么对你。
守住这两条"天规",说到底就是守住做人的本分。
不贪不义之财,心里就有底气,不用担心哪天东窗事发;不伤无辜之人,走到哪里都坦荡,不怕半夜鬼敲门。这样的人生,虽然不会大富大贵,但一定能过得安稳踏实。
你看历史上那些真正过得好的人,哪个不是守规矩的?包拯、海瑞、于谦……他们懂得"厚德载物"的道理,知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古训。他们不走捷径、不害人、不贪心,一步一个脚印走下来,最后都活成了流芳百世的样子。
反倒是那些投机取巧、损人利己的人,年轻时或许风光,到头来却落得个凄凉收场。和珅家财万贯,身死名裂;秦桧位极人臣,遗臭万年;侯景称孤道寡,尸骨无存。这都是破了"天规"的代价。
人生在世,不过百年光景。与其追求那些虚幻的名利,不如守好心中的底线。少点贪念、多点知足,少点算计、多点真诚,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记住,规矩不是用来束缚你的,而是用来保护你的。就像老房子的梁柱,你看着它限制了空间,实际上它撑起了整个家。这两条"天规"也是如此,守住了,你的人生才能稳稳当当。
余生很长,愿你守住这份"规矩",过得安稳从容。毕竟,平安是福,心安是家,这才是人生最好的归宿。
咱们一起,做个守规矩的人,过个踏实的日子,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