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9月9日,法国总理贝鲁向总统马克龙提交辞呈,并获得批准,这已是一年内第三位辞职的法国总理。法国政坛再次震荡,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贝鲁领导的法国政府,在当地时间2025年9月8日,举行的国民议会信任投票中未获通过,随后贝鲁代表政府向总统马克龙递交辞呈。导致贝鲁下台的直接导火索是养老金改革法案在国民议会遭遇挫败。尽管政府动用宪法第49.3条款强行通过法案,但随后反对党发起的弹劾动议获得跨党派支持,最终以287票(仅差9票即达到绝对多数)得票数未能通过。再加上持续数周的全国性大罢工,让勉强维持的政府权威严重受损,工作推进严重困难。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5日,贝鲁公布法国政府2026年预算计划,内容包括削减438亿欧元财政支出、将赤字水平降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6%、取消两个公共假期等。预算计划一公布便遭遇了法国左翼政党联盟、极右翼政党及普通民众的强烈反对,多个工会、协会及左翼政党宣布将号召全民罢工,抗议预算案中的相关条款。
贝鲁为了摆脱执政困境,决定再赌一把,于是向国民议会请求举行信任投票,结果被赌进去了。这被外界视为他的一次“突围”尝试。
法国政治学者表示,贝鲁的辞职,是法国一年中第三位下台的总理。这种政坛高频率更迭,延续了近年来法国政坛的动荡形态,也反映出法国"分裂议会"的治理难题。当执政党在议会不再占据绝对优势的形势下,传统执政联盟通常会举步维艰。
巴黎政治学院最新民调显示,78%的受访者认为,精英阶层完全不了解普通人的生活困境,这一数据创下法国历史新高记录。在养老金改革引发的抗议、工会组织的"全国行动日"中,获得62%的民众支持率,充分反映出改革政策与民意的严重脱节。
里昂第二大学的调研报告显示,43%的年轻受访者对现行民主制度彻底失望,较2020年上升21个百分点。极右翼政党在18-24岁群体中的支持率首次突破30%。30岁以下青年失业率维持在17%的高位,促使他们成为抗议活动的主力军。
法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GDP环比仅增长0.1%,低于欧元区平均水平。制造业PMI连续9个月处于荣枯线下方,公共债务占GDP比重攀升至114%的历史峰值。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政府陷入改革与维持现状的两难境地。IMF最新报告称,总统马克龙力推的养老金改革,也未取得应有效果,每年仅能节省约120亿欧元,相当于GDP的0.5%,远不足以扭转财政赤字现状。与此同时,改革引发的社会动荡,导致法国2025年旅游业收入同比下降15%,奢侈品零售额下滑8%,形成政策成本远超收益的尴尬局面。法国政治危机正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德国总理舒尔茨已推迟原定9月中旬的法德内阁联席会议。欧盟委员会则暂缓了关于法国财政赤字超标问题的表决。波兰外交部长拉乌公开表示"欧洲领导力出现真空"。在俄乌冲突问题上,法国原定10月主办的国际援乌峰会筹备工作陷入停滞,反映出东欧国家的不安。
法国分析人士分析,作为欧盟核心国家的政局持续动荡,可能影响欧洲央行应对通胀的决策节奏。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瓦尔代论坛上的讲话,特别提及"西方政治体系的失能",被视作对法国局势的战略利用。
索邦大学历史系教授杜邦警告,我们正在重复1848年革命前的社会紧张形势,当前法国基尼系数已达0.42,与大革命前夕的财富集中度惊人相似。同时,当前政局的动荡局面,将为2027年总统大选增添更多变数,目前的政局仍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