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以后的宝宝,这些食物不要喂❗❗伤脾胃
一岁后宝宝能吃的辅食越来越多,不少家长觉得“孩子能跟着大人吃饭了”,就放松了警惕。但宝宝的脾胃还像没长结实的小树苗,看似普通的食物,可能悄悄伤了它——轻则腹胀、便秘,重则影响营养吸收,耽误长身体。这几类食物,一定要避开。

首先要“拉黑”的,是高盐高调料食物。很多家长觉得辅食没味道宝宝不爱吃,会偷偷加酱油、盐,或者直接喂大人吃的菜。但一岁后宝宝每天盐的需求量还不到1克,过量盐分会加重肾脏负担,还会让脾胃运化变慢,吃多了容易积食。像腌肉、酱菜、成人零食里的薯片、饼干,还有炒菜时多放的酱油、蚝油,都要坚决避开。哪怕是宝宝专用酱油,也建议少用,天然食材的味道对宝宝来说就足够。

其次是难消化的“硬茬”食物。一岁后宝宝虽然长了几颗牙,但咀嚼和消化能力还弱,太硬、太韧的食物会让脾胃“累到罢工”。比如整颗坚果(花生、核桃),一定要磨成粉或小碎粒,不然不仅难消化,还可能呛到气管;还有未煮烂的豆类(黄豆、红豆)、带筋的肉类(牛肉筋、猪蹄筋),以及油炸食品(油条、炸丸子),这些食物进入肠胃后,需要脾胃花更多力气去分解,长期吃容易导致消化不良,甚至引发腹痛。建议给宝宝吃的肉选里脊肉、鸡胸肉这类嫩肉,煮的时候炖得软烂,豆类提前泡发煮至开花,才能减轻脾胃负担。

还有一类容易被忽视的,是寒凉、生冷食物。宝宝脾胃喜温不喜凉,过凉的食物会直接刺激脾胃黏膜,让脾胃功能减弱。比如刚从冰箱拿出来的水果(西瓜、梨)、酸奶,还有冰淇淋、冷饮,哪怕是夏天也不能多吃。有些家长觉得“夏天吃点凉的解暑”,但宝宝的脾胃经不起这样的“刺激”,吃多了可能会拉肚子、腹胀,还会影响后续吃饭的胃口。如果想给宝宝吃水果,建议提前从冰箱拿出来放至常温,酸奶也可以隔温水温一下再吃,避免直接生冷入口。

最后要提醒的是,黏性大、甜度过高的食物也要少吃。像年糕、汤圆、粽子这类黏性食物,容易粘在肠胃壁上,不好消化,宝宝吃多了会觉得肚子胀;还有糖果、巧克力、含糖量高的蛋糕、甜点,不仅会让宝宝养成偏爱甜食的习惯,还会影响正餐食欲,糖分过多也会增加脾胃运化的压力,长期下来可能导致脾虚。如果想给宝宝吃点心,建议选蒸山药、蒸南瓜这类天然、易消化的,既能当零食,又不会伤脾胃。

一岁后是宝宝脾胃功能发育的关键期,家长在给宝宝准备食物时,记住“温、软、淡、烂”四个原则,避开上述伤脾胃的食物,才能让宝宝的脾胃更健康,吃进去的营养也能更好地被吸收。如果发现宝宝最近不爱吃饭、腹胀、大便不规律,不妨先看看是不是吃了不该吃的食物,及时调整饮食,比吃药调理更有效。毕竟,养好了脾胃,宝宝才能长得壮、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