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安全的战略版图上,长庆油田如同一颗强劲跳动的心脏。55年来,它从鄂尔多斯盆地那片被喻为“磨刀石”的低渗透岩层中,持续为国家“加油争气”。截至2025年,长庆油田已实现年产油气当量突破6500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1/6,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柱。这片曾经被国际专家判定为“无开采价值”的土地,如今正以科技利刃破译深藏地下的油气密码。
01艰苦创业,攻克“磨刀石”
上世纪70年代,长庆油田面临的是一场与世界为敌的地质博弈。鄂尔多斯盆地的岩层致密如铁,孔隙度低、渗透率极差,被形象地称为“磨刀石”。常规开采技术在这里几乎失效,单井日均产量远低于行业经济临界值。但长庆人没有退缩。通过持续攻关,他们研发了以“水平井+体积压裂”为核心的低渗透油气开发技术体系,将原本无法动用的资源转化为可经济开发的储量。截至2023年,长庆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储量达50亿吨、天然气储量超5万亿立方米,硬是在“磨刀石”里刨出了万亿方大气区。
02科技创新,铸就“压裂利刃”
如果说地质条件是天然的壁垒,科技就是长庆人凿穿壁垒的利器。近年来,长庆油田形成了以“多井型、大集群、工厂化”为特征的现代化开采模式,压裂技术从二维走向三维,从单井拓展到平台式规模化作业。2024年,长庆油田完成压裂施工超万层次,单井成本下降30%,采收率显著提高。更值得称道的是,其自主研发的国产化压裂装备和智能化油田系统已广泛应用,实现了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的跨越。这些技术不仅服务国内,更成为我国油气行业“走出去”的重要支撑。
03绿色转型,迈向“能源新生态”
在迈向碳中和的全球背景下,长庆油田并未止步于传统能源开发。近年来,公司加速布局新能源领域,积极探索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页岩气绿色开发、光伏配套等项目。2024年,长庆油田建成首套10万吨级CCUS示范装置,每年可减碳百万吨。同时,油田依托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能耗精准控制,能耗强度较“十三五”下降15%,走出了一条“油气增产、排放不增”的低碳发展之路。
55年风雨兼程,长庆油田不仅实现了从“贫矿”到“富矿”的逆袭,更打造了一套领先世界的非常规油气开发中国模式。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它仍将持续破译深地密码,为国家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书写新的篇章。